国宴与家宴 詹宏志上海下厨,沪上好友齐聚,只为难忘的家的味道

    国宴与家宴 詹宏志上海下厨,沪上好友齐聚,只为难忘的家的味道

     

    编辑推荐

    · 这是一个关于家的光阴故事,也是漫不经心间传统饮宴文化的一次重生

    · 侯孝贤、杨德昌、张北海、李宗盛、蔡康永、张大春、梁文道等都参加的家宴是什么样的?

    · “认真做菜,用心待客” 的宴客美学

    · 少见的关于“做饭与写作”“美食与文学”的阐释

    · 随书附赠全彩别册“在家宴客”,呈现詹宏志亲手复刻的五道“宣一名菜”

    ·  蔡康永、马家辉、庄祖宜专程抵沪,与曹可凡、金宇澄、徐沪生、毛尖等围炉上海“宣一宴”,詹宏志亲自掌厨

    内容简介

    家宴曾是被寄托了最多情感心绪的味觉记忆,也是一种回不去的集体记忆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独特风景。

    在本书中,出身江浙世家的台湾知名女作家王宣一以母亲认真做饭、用心待客的家族故事为出发点,回忆了幼时围在厨房饭厅,目光追随着一位活泼时髦、温暖欢乐、能干宽厚、“有大将之风”的家庭主妇,记录下的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美食记忆——快速又小心地护送冰激淋桶回家、杮子的软核吃到“叽咯叽咯”响、围蹲在垃圾桶旁啃掉一锅荸荠和甘蔗……

    这是一个关于家的光阴故事,也是漫不经心间极具人情味的传统饮宴文化的一次重生,而书中详细记录的一张张家族菜谱,更细腻勾画并传承了老一代江浙菜的风貌。

        作者简介

    王宣一(1955-2015),浙江世家之后,传统饮食文化记录者,作家。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时报周刊》编辑,离开媒体后从事文字创作,一九九○年起开始发表作品,连续两年拿下台湾联合报文学奖。

    江浙世家的身世背景,使王宣一从小就培养了敏锐的味蕾,并因此获邀担任餐厅顾问,同时受邀撰写美食专栏。二○○三年,她在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了追忆母亲的散文《国宴与家宴》,引起广大回响。

    因为菜肴描摹细致,对母亲与家宴味道的怀念隽永感人,书出版后,王宣一被人称为“美食作家”。她秉持“厨艺无他,唯用心而已”的信念,着手研究各地佳肴的烹饪方法,并开启了自己另一个创作途径──饮膳创作。作品有散文集《行走的美味》《小酌之家》等。

    目录

    推荐序:认真请客 / 詹宏志

    推荐序:“厨房里的”身影 / 王定一

    推荐序:吃这本书 / 张北海

    推荐序:她是小说家 / 陈雨航

    自序:厨房里的光阴的故事 / 王宣一

    国宴与家宴

    阳光猫与火腿

    母亲与西瓜

    学做菜

    隐藏的滋味——江浙菜

    前言

    自序(节选)

    厨房里的光阴的故事

    我有时候在想,我怎么会想出版这样一本谈食物和记忆的书?或许是因着一场家族聚会,多年没有聚在一起的兄弟姊妹们又都回来了,年纪都过半百的兄姊们聚在一起,坐在餐桌前,话题多半离不开童年往事,回忆往事便是由一连串母亲的盛宴展开而来,于是在那样的气氛下,我开始写下那篇长文《国宴与家宴》。

    《国宴与家宴》在媒体刊登出来的第一天,就接到一家熟识的出版社编辑打来的电话,说要帮我出食谱。出版食谱,从来不是我的计划,我请求他看完全文再谈出版计划。说实在的,我写的是我母亲的某一部分的故事,我的母亲并不是料理名师,也不是美食家,我怀念的是围绕着她的厨房的那种氛围,并非要帮她或帮我自己出版食谱。

    因此我一直排斥把这本书出版成食谱的形式,因为我毕竟不是专业厨师。这本书是童年的追忆,是对那个年代的怀念。(抱歉,我不愿意说它是对母亲的怀念,我怎能用这样微薄的书写来怀念她?)那样围绕着一个厨房或一张餐桌的怀念,基本上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的氛围吧?当我们讨论母亲做的菜肴,我们怀念母亲主持的一场又一场餐宴,或大或小,或中或西,菜色不一定道道出色,但是气氛却从未打折,只要有母亲在的场合,无不是宾主尽欢的,而且那欢愉和暖,绝不是无谓的交际应酬,是轻松平常且欢乐自在的。

    印象中,那一场又一场的餐宴,多是亲朋好友的聚会,参加过的很多人都印象深刻,深刻的不只是满桌佳肴,还有母亲的风范。母亲一向是领袖也是个性格开朗的家伙,我们的朋友来家里,从来不觉得长辈在旁有什么话不好说或是难以沟通,母亲总能和大家玩在一起。

    印象深刻的是当年二哥大学时期参加桥牌比赛,母亲带着还在念小学的我,在二哥比赛时到会场塞一支人参给他补充体力。那个年代,有做母亲的会为了孩子的课外活动送人参去打气?也许有些人会说,你家有人参可送,我连人参都没有见过呢。话当然如此,但那时代,能够那样支持孩子、鼓励孩子的恐怕真是不多。可是我妈妈就是那样一个活泼、时髦、思想前卫的母亲。因此多年来,即使兄姊们旅居国外,仍会有他们的同学到家里来探望母亲,且有时候就坐下来吃顿便饭,很开心自在的。母亲一直是亲友聚合的中心,如果在从前大家族时代,母亲无疑就是地位尊贵的族长,能干又有气魄。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这样写我母亲的烹饪厨艺,她一定会有些不爽。因为熟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是领袖,也具备很多才艺,烹饪不过是她的小才艺之一。虽然她一生主持的大宴小宴无数,但那仅是日常生活之一,她是个很会安排生活的人。她有很多朋友,她会下围棋、打桥牌,还会很多时髦新鲜的玩意儿,不过最重要的,她永远是所有朋友中的意见领袖,是孩子群之中的孩子王。

    但是这本书写的只是关于母亲宴客的故事,关于她的故事她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是我这个不成功的作家女儿写不出来的。母亲从来不是有条件当选模范母亲的那种典型,她不是那种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人,她的事迹对其他人而言也不轰轰烈烈,可是母亲知识丰富、头脑清楚,在处理家务上一向指挥若定,是个很平凡也很不凡的家庭主妇,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大将之才。

    母亲出生书香世家,接受西式教育,年轻时在上海、杭州经历过十里洋场最风华的年代,抗日战争时躲过租界、跑过空袭,在战争之中,只身沿着长江千里寻夫,跑到大后方,胜利之后回沪,不久又告别父母兄姊,离开她熟悉的环境和大部分的亲友,独自带着少数家人渡海来台。在那样的时空背景之下,母亲匆促抛掉了往昔的风华岁月,就那样到了一个带着日本殖民遗风的岛屿,面对陌生的一切:陌生的语言、陌生的文化、陌生的朋友和陌生的生活秩序。

    我不知道当年她在台北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时,有多少惶恐和焦虑,但是亲友们看到的永远是她光鲜亮丽的一面,她的上海人爱面子和海派的那部分,也许是造就她阳光生活的条件,但是智慧和宽大却是让她镇定从容地建立起一个新家庭的因素。

    获取正版《国宴与家宴》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07-1522:17: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00715226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