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关于偶像,我们往往有很多困惑……
- 为什么偶像恋爱频频上热搜,粉丝会因此“脱粉回踩”?
- 为什么私生现象难以遏制,为什么偶像总在贩卖人设?
- 为什么唱跳都不行的养成系偶像大受欢迎?
- 为什么女偶像公开表示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会遭到网暴?
我们在观看、欣赏偶像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凝视”TA们
我们不禁思考:“偶像这种娱乐类型的特有魅力到底是什么呢?‘观看偶像’究竟是种怎样的行为?”
【二】从J-Pop到K-Pop,从当红女团到地下偶像,女性主义视角解析偶像文化催生出的奇异现象。
以AKB48、乃木坂46、早安少女组。、BLACKPINK、杰尼斯等日韩偶像团体为例,女性主义视角结合流行文化批评、社会学、伦理学、传媒学、哲学等多学科理论,透过偶像文化的纷杂表象,抵达病灶根源所在。
禁止偶像恋爱背后的异性恋霸权阴影;将人格商品化为“人设”的资本主义逻辑;动摇亲密关系范式的“偶像—粉丝关系”……思考偶像,也就意味着思考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
【三】九位“饭圈学术大佬”化追星热情为研究动力,解析充满矛盾的偶像文化!
流行文化批评家、性别与社会学研究者、媒体撰稿人、游戏编剧、同人志写手……
身份各异的九人,交叉学科相互碰撞,以自身专长提供多元视角。
有人犀利精准,有人柔软真诚,有人纠结苦恼,有人“厨力全开”。既是学者也是粉丝,面对偶像文化既不一味肯定也不全盘否定,而是以矛盾而富有情感的方式展开探讨,击中人内心曾闪过的疑惑。
【四】一边纠结,一边思考,在矛盾中寻找追星的理想出口。
这是以爱意联结彼此的活动:偶像和粉丝给彼此带来快乐,从对方身上收获能量,在不计回报的互相给予中爱与被爱;
这也是催生负面情绪的活动:被人气与流量绑架,因过分的占有欲受伤,对消费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苦恼……
不愿伤害自己爱的人——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善意,粉丝会产生复杂而真挚的矛盾心情。甚至有时越是想要厘清心中的疑惑,迷惘和纠结就会越深。
重要的是先用自己的话语讲出内心的矛盾,在一边纠结一边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一些变化或许已经悄然发生。
内容简介
思考“偶像”,也就意味着思考“偶像”所处的社会。
观看偶像时视线的暴力性,禁止偶像恋爱背后的异性恋霸权阴影,助长窥私欲望的“监视文化”,将人格商品化为“人设”的资本主义逻辑,动摇亲密关系范式的“偶像—粉丝关系”,买股养成系偶像的赌博性快乐,以及偶像文化和女性主义携手共进的可能性……
九位深谙偶像文化的社会学家与文化观察者,化追星热情为研究动力,以知名日韩偶像团体为例,用犀利视角佐以爱与共情,热切又冷静地解析充满矛盾的偶像文化。
作者简介
【香月孝史】1980年出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大学院学际情报学府博士课程满学分退学。主要从事流行文化相关的写作和批评。著有《乃木坂46的戏剧学》和《读懂“偶像”》,合著有《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等。
【上冈磨奈】1982年出生于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博士后。专攻文化社会学和文化研究。合著有《“为爱好而活”的文化论》等。
【中村香住】1991年出生于神奈川。庆应义塾大学文学系、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临时讲师。专攻性别、性取向的社会学。合著有《女孩、媒体、研究》《触手可及的社会学》《我们的“战斗公主,劳动少女”》等。
【小水】同济大学哲学硕士,译有《瘾君子》《船》《生而为女》等。2012年开始对偶像产生兴趣,并自学日语。2015年创设泛偶像观察公众号“无水之池”,独立运营至今。在长年观看偶像的过程中,逐渐对这种观看行为本身产生思考。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