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为药:古代中国的医疗、文化与政治》毒药视角下的古代中国文化史,美国医学史学会韦尔奇奖获奖作品,生动呈现一个日常“服毒”的古代世界。

    《以毒为药:古代中国的医疗、文化与政治》毒药视角下的古代中国文化史,美国医学史学会韦尔奇奖获奖作品,生动呈现一个日常“服毒”的古代世界。

     

    编辑推荐

    美国医学史学会韦尔奇奖获奖作品,以丰富的史料生动呈现古代中国日常“服毒”的历史。

    揭示“毒”的两面性,让我们重新认识“毒”与“药”:中国古代医学观念中,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药物具有可塑性,只要运用得当,猛烈的毒药也可以用来治病与养生。

    融合政治史、宗教史、社会史和经济史,展现医学与宗教、科学与玄学、毒物与药物、精神提升与肉体痛苦之间的张力。一部以毒药为视角展开的汉唐中国文化史。

    引入西方医学传统,带来比较医学史的视域,打破中西医全然对立的传统观念。

    内容简介

    毒物和药物看似对立,但翻开中国医学史,我们会发现毒物曾被如此广泛地用于治疗风寒、疼痛、瘟疫等多种疾病与日常养生。本书研究了在3-9世纪中国药学的形成期,医生、宗教人物、朝廷官员和非专业的士大夫如何使用有毒之药物来医治顽疾、强身厚生。通过聚焦汉语中“毒”字的概念是如何引导医者采取各种方法,将危险的毒物转化为灵丹妙药,作者清楚地揭示出毒物在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古社会的重要地位。

    本书讲述了汉末到初唐时期涉及毒药的医疗纷争和政治事件,彰显了“毒”对于当时人们如何感知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政治至关重要。作者还研究了中国古典药学中大量有毒的矿物、植物和动物制品,包括有剧毒的“百药之王”附子和一度非常流行的五石散,展现了强效药在身体上如何产生作用,以及这种药效如何塑造了对药物及其治疗的疾病的知识。该书还发掘了古代中国对健康以及身体与有毒药物如何互动的不同理解方式,提醒我们关注药物流动的物质性,其真正的意义与效用并非可以归结为固定的内核,而是依具体的技术干预、社会政治状况与个人身体体验而变化。

    作者简介

    刘焱,哈佛大学科学史博士,密歇根大学生物学博士、中国研究硕士,现为纽约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史、亚洲史、医学史等。研究领域包括药学史、宗教治疗、炼金术、感官和情感史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医学知识交流。

    译者:

    朱慧颖,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文博研究馆员,现供职于中国茶叶博物馆展陈学术部。已出版《十九世纪中国的鼠疫》《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中国医药与治疗史》《茶在中国:一部宗教与文化史》等译著多部,并参编茶文化书籍和图录若干部。

    获取正版《以毒为药》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08-1808:54: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508180840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