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创造力:百年狂热史》一部跨越近百年的思想考古,解码创造力如何成为被狂热崇拜的对象。跨学科对话揭开创造力神话的面具:心理学家、广告业、教育界、科技圈……如何不断“重新发明”创造力。

    《解构创造力:百年狂热史》一部跨越近百年的思想考古,解码创造力如何成为被狂热崇拜的对象。跨学科对话揭开创造力神话的面具:心理学家、广告业、教育界、科技圈……如何不断“重新发明”创造力。

     

    编辑推荐

    ★ 《纽约客》2023年度最佳图书;《行为科学家》2023年度最值得关注图书。

    ★ 一部跨越近百年的思想考古,解码创造力如何成为被狂热崇拜的对象。

    ★ 跨学科对话揭开创造力神话的面具:心理学家、广告业、教育界、科技圈……如何不断“重新发明”创造力。

    ★ 批判性反思:创造力能够被明确界定吗?我们为什么相信创造力?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它真正为谁服务?创造力究竟是照亮人类文明的灯塔,还是被资本与权力精心包装的神话?任何需要创造力的人都应该更好地理解它。

    内容简介

    创造力是美国社会的标志性价值观之一,但“创造力”这一概念以及认为它能够被培养的观点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正如塞缪尔·W·富兰克林所揭示的那样,战后的美国人创造了“创造力”这一概念,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定义创造力,以满足资本主义和冷战时期的需求。创造力受到一群专业人士——心理学家、工程师和广告人——的推崇,他们认为创造力是解决他们所担忧的创造性被压抑、变得墨守成规、从众和感到疏离的良方。创造力被吹捧为个人主义和人类精神的力量,是新中产阶级追求的目标,同时也符合美国企业界的需求。

    在日益僵化的体制中,创造力带上了几分浪漫色彩;以某种方式做到了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同时存在,既好玩又实用,既艺术又科技,既独特又平常;这个术语难以明确界定,使得形形色色的人和机构都宣称它能解决问题,从企业沉闷到城市衰败。

    如今,创造力被不断追求、量化和最大化,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讲述了心理学家、学者、企业管理 "大师"、广告人、教育政策制定者、艺术家和工程师的故事,对这一概念发人深省的历史梳理有助于我们看清它的本质。

    作者简介

    塞缪尔·W.富兰克林(Samuel W.Franklin)

    文化史学者,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人本设计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员。他曾获得过史密森学会的勒梅尔森发明和创新研究中心、哈格利图书馆和博物馆、哈蒂信托研究中心、斯坦福艺术学院和布朗大学数字奖学金中心关于创造力的研究奖学金。并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国家9·11纪念馆等机构策划了多个展览。

    译 者

    王筱蕾

    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法学(民族学)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跨文化教育研究和比较教育研究,在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有学术专著《格兰特多元文化教育思想》。

    谢璐

    副教授,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四川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获取正版《解构创造力》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08-0808:56:2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50808084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