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与忧郁》(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情感心理学名作)死亡和失去是人生的必修课

    《哀悼与忧郁》(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情感心理学名作)死亡和失去是人生的必修课

     

    编辑推荐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情感心理学名作

    本书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情感心理学名作,收录了弗洛伊德写于1915~1920年的四篇重要文章,分别是《哀悼与忧郁》《当下对于战争和死亡的看法》《论无常》《超越快感原则》。其中《当下对于战争和死亡的看法》为第一次译成中文。

    ?关于死亡和失去的人生必修课
    弗洛伊德看来,人类最深的本质包含着一些本能冲动,这种本能冲动是“爱恨交织”的。这种冲动不仅可以解释我们的忧郁症、我们对死亡的态度,甚至可以解释战争的起因。而身处文明社会的我们,对待这种原始冲动的正确做法就是进行“哀悼”。只有顺利地完成哀悼的工作,我们才能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死亡和失去,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

    ?弗洛姆、奥登、本雅明、德里达、巴特勒等众多名家盛赞
    本书是弗洛伊德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不仅得到众多心理学家的进一步讨论,也引发了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的强烈共鸣。德里达的《哀悼的工作》(2001)、巴特勒的《脆弱不安的生命:哀悼与暴力的力量》(2013)都是对这一作品的讨论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情感心理学名作,收录了弗洛伊德写于1915~1920年的四篇重要文章,分别是《哀悼与忧郁》《当下对于战争和死亡的看法》《论无常》《超越快感原则》。其中《当下对于战争和死亡的看法》为第一次译成中文。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类最深的本质包含着一些本能冲动,这种本能冲动是“爱恨交织”的。这种冲动不仅可以解释我们的忧郁症、我们对死亡的态度,甚至可以解释战争的起因。而身处文明社会的我们,对待这种原始冲动的正确做法就是进行“哀悼”。只有顺利地完成哀悼的工作,我们才能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死亡和失去,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其学说不仅改变了心理学,也被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吸收和运用。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文明及其不满》等。

    获取正版《哀悼与忧郁》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07-2708:53: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507270840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