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战火:第一个世界帝国及其西征》(新译本)两千年东西方文明冲突之源,战争若是另一种结局,西方文明将不会存在!抛弃民主西方战胜专制东方的滥调,以希腊和波斯双元视角看希波战争。

    《波斯战火:第一个世界帝国及其西征》(新译本)两千年东西方文明冲突之源,战争若是另一种结局,西方文明将不会存在!抛弃民主西方战胜专制东方的滥调,以希腊和波斯双元视角看希波战争。

     

    编辑推荐

    ●2000年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源头,西方文明起源的重要支柱。战争若是另一种结局,西方文明可能不会存在!
    波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横跨三洲的统一专制帝国;希腊,一堆政体多样、偏居一隅、争吵不断而又共享一定文化的小邦。两种文明因波斯的扩张而发生冲突,小小的希腊战胜了强大的波斯,意义重大。黑格尔称希波战争让“整个世界的历史来到了悬而未决的时刻”。倘若希腊被波斯征服,世间将不会有雅典的民主,不会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大家,希腊文明的独特性将消失。如此一来,罗马能够继承并传递给后来欧洲的遗产将变得无比匮乏,欧洲可能无法发育出独特的现代文明,“西方”这个文明实体将不会存在。

    ●跨越两大洲的海陆大战,世界历史上以小搏大、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
    马拉松战役,雅典率领的联军以不到200人阵亡为代价,击杀6000多波斯士兵;温泉关战役,斯巴达300勇士力抗波斯数万大军;萨拉米斯海战,内部矛盾不断的希腊舰队竟一举击败舰船数量4倍于己的波斯舰队……到了攸里梅敦河战役,希腊人已经敢于深入波斯领土作战,在海陆同时打败了波斯军队。横跨欧亚非三洲、之前一直是上升势头的大帝国,竟然屡屡败于只有自己一个省大小、内部并不是很团结的希腊城邦之手!

    世界帝国为何屡败于蕞尔小邦?抛弃“民主西方”战胜“专制东方”的陈词滥调,更多从战争本身考察战争的成败。
    从大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开始,历代历史学家都将希腊的胜利归因于民主制度,将战争视为“自由战胜奴役,公民美德战胜腐朽专制”的典范,“民主西方战胜专制东方”的解释主导了对希波战争的研究,甚至成为西方民主神话的一部分。而霍兰更多从战争本身考察希波战争。波斯的失败可能是由于轻敌,他们傲慢地认为希腊人都是软脚虾;可能是由于某些武器装备的劣势,穿着棉布衣的波斯士兵竟然冲向希腊重甲士兵方阵;还可能是由于“万王之王”急于求成,决策失误,将自己的舰队送入了对方的包围圈……

    ●抛弃西方(希腊)中心论,以希腊和波斯的双视角描绘出走向战争的全景和当时世界的风貌。
    在书写战争前,霍兰先回顾了全球性君主国波斯的崛起和扩张,尤其是波斯如何一步步征服米底、吕底亚、新巴比伦和埃及,中间还穿插有大流士政变等权力斗争的故事,还回顾了斯巴达的“狼性文化”和从家族斗争及政治斗争中诞生的雅典民主。霍兰改变了传统上以希腊为主视角,而把波斯作为配角甚至是“丑角”的研究惯例,公平对待希腊和波斯双方,以东西方双元视角勾勒出战争乃至当时世界的全景。

    ●出版近15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布克奖得主伊恩•麦克尤恩、知名文化人梁文道等二十余位作家、史学家和媒体界知名人士联袂力荐
    本书出版15年来广受好评,至今仍经常进入英国亚马逊希腊史图书销售前30榜单;布克奖得主伊恩•麦克尤恩、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玛丽•比尔德、《杀戮与文化》作者维克托•汉森、英国知名历史和旅行作家简•莫里斯、知名文化人梁文道、著名时事评论员何亮亮等数十位国际国内史学界、文学界和媒体界知名人士联袂力荐;朗西曼奖获奖作品;《星期日独立报》《观察者报》《每日电讯报》2005年年度图书;《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卫报》《独立报》《当前世界考古》等数十家知名报刊合力报道。

    内容简介

    公元前550年,波斯人在居鲁士大帝的领导下,推翻统治他们的米底王国,独立建国。随后,在三代人的时间内,波斯先后攻灭吕底亚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埃及王国,以及色雷斯地区的许多小邦,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世界帝国。公元前490年,波斯“万王之王”大流士一世将目光瞄向了西方:爱琴海彼岸的希腊诸城邦。

    这时的希腊小邦林立,彼此之间相互攻伐。面对“万王之王”的大军,很多希腊城邦感到恐惧,它们有的听天由命,有的作壁上观,有的和敌人暗通款曲,有的甚至直接投敌。后,两个实力为雄厚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站出来领导各邦开始反抗。

    “万王之王”信心满满,认为这些蕞尔小邦会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马拉松之战,以雅典为首的希腊联军以不到200人的阵亡为代价,重创波斯大军,造成数千波斯军人死亡;温泉关之战,斯巴达300勇士力抗新的“万王之王”薛西斯的数十万大军,成功拖延了波斯的进攻,终全员战死,抒写了世界战争史上一曲悲壮的史诗;萨拉米斯湾海战,兵力处于劣势、内部矛盾重重的希腊联合舰队在亲自督战的薛西斯眼前,再次大败波斯舰队,奠定了战争的胜局。

    波斯战火》不仅生动描述了希波战争的全过程,让人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战场上的血肉横飞,而且展现了战争前和战争中波斯和希腊社会的全貌。作者抛弃了近代以来笼罩希波战争的意识形态色彩,不是简单地将战争看成是“民主西方”与“专制东方”的对决,也没有把希腊获胜的原因简单地归结民主制度的胜利,而是透过战争的种种细节,一步一步为我们厘清战争的前因后果。

    作者简介

    汤姆•霍兰(Tom Holland,1968—),英国著名历史学者、著名历史畅销书作家,英国古典协会会员,毕业于剑桥大学,取得了英语、拉丁语两科一等荣誉学位,曾任英国作家协会主席和大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咨询委员会主席。

    霍兰已出版十余部作品,包括小说和历史非虚构作品。他的代表作《卢比孔河》和《波斯战火》出版后,被《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独立报》《卫报》《观察家报》等多家媒体评选为年度图书。《卢比孔河》荣获了赫塞尔-蒂尔特曼奖,并获得了塞缪尔•约翰逊奖提名。《波斯战火》荣获了朗西曼奖。他的其他重要著作还有《王朝:恺撒家族的兴衰》《千禧年:世界的终结与基督教王国的锻造》《剑的阴影下:争夺全球帝国的战争与古典世界的终结》《主宰:西方思想的形成》等。

    霍兰曾为BBC第4频道改编过《荷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维吉尔》等历史节目,还是该频道《创造历史》节目的主持人。他还翻译过希罗多德的《历史》,该译作被收入“企鹅古典系列”。他于2007年荣获古典协会奖,该奖主要授予“在促进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及文明的研究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

    获取正版《波斯战火》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05-2308:53: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40523083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