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罗马》德语文学桂冠奖项“毕希纳奖”得主,“战后三部曲”收官之作,轰动战后德语文坛,入选有生之年一定要读的1001本书,诺奖得主君特·格拉斯激赏!历史从未走远,它只是化为梦魇

    《死于罗马》德语文学桂冠奖项“毕希纳奖”得主,“战后三部曲”收官之作,轰动战后德语文坛,入选有生之年一定要读的1001本书,诺奖得主君特·格拉斯激赏!历史从未走远,它只是化为梦魇

     

    编辑推荐

    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纳丁·戈迪默一致推崇,战后德国文坛传奇、德语文学桂冠“毕希纳奖”得主沃尔夫冈·克彭,代表作中文首译。沃尔夫冈·克彭从1951年起发表“战后三部曲”——《草中鸽》《温室》《死于罗马》,以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全景呈现战后德国的社会文化状况。三部曲的发表成为轰动德语文坛的划时代事件,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因此称赞克彭为“当代德国的伟大小说家”。在现当代德语文学这个丰富的领域内,继赫尔曼·布洛赫的《无罪者》与《着魔》后,克彭的“战后三部曲”是明室再次推出的重量级德语作家的经典代表作。

    2.“战后三部曲”收官之作,致敬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与君特·格拉斯《铁皮鼓》、W.G.塞巴尔德齐名的大师级作品。本书是沃尔夫冈·克彭“战后三部曲”的第三部,1954年出版之后因内容大胆、手法超前而引起巨大反响,被视为是对整个民族的一次全面而精彩的挑衅,正如著名德语文学翻译家迈克尔·霍夫曼所言:“《死于罗马》是我读过的关于德国人的极具毁灭性的小说。”《死于罗马》很快被引进到其他国家,目前已经被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死于罗马》《温室》《草中鸽》组成著名的“战后三部曲”,共同奠定了克彭在当代德语文学史上的大师地位。

    3.探讨个人命运与历史变革的纠缠,反思德国乃至现代社会文化思想的警世之作。小说通过“二战”后一个德国家族的不同成员在罗马交错重逢的故事,讲述了战后德国社会四分五裂的文化现状,以及战争遗留问题。作者以极强的洞察力捕捉人物的内心和道德困境,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的冲突,对一个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深沉的拷问。本书的语言冷酷、挑衅、无情,是对战后德国出现的致命失忆症的愤怒,不仅批判了德国的过去,也对它的当下和未来提出了警告。

    内容简介

    《死于罗马》是德国著名作家沃尔夫冈·克彭“战后三部曲”收官之作,1954年出版之后曾引起巨大争议,现在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德语文学经典,被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享誉国际文坛。

    小说讲述了“二战”后一个德国家族的不同成员在罗马交错重逢的故事。在这幅四分五裂的家族肖像中,有怀念战争的党卫军,有投机取巧的官僚,有纳粹时代的受害者,有逃避现实的后代。他们各怀心思,游荡在充满旧日神话和历史遗迹的罗马,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面对沉重的过往。

    克彭在本书中再次展现了其独有的创作风格: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描写、多重视角、内省式叙事。他以极强的洞察力捕捉人物的内心和道德困境,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的冲突,对一个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深沉的拷问。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克彭(Wolfgang Koeppen,1906—1996)

    德国作家,战后德国文坛传奇。早年做过记者、演员、戏剧顾问、报刊编辑,20世纪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伤心情事》等。1951年起发表的“战后三部曲”——《草中鸽》《温室》《死于罗马》以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完整呈现了战后德国的社会政治氛围,轰动当时的德语文坛,被公认为战后德语文学经典,奠定了克彭的大师地位。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称其为“当代德国的伟大小说家”。然而,克彭在完成三部曲之后,从此停止小说创作,后期仅出版了几部游记及回忆录《青春》。1962年,荣获德语文学桂冠奖项“毕希纳奖”。

    获取正版《死于罗马》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04-2308:52: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40423083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