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全史

    丝绸之路全史

     

    内容简介

    西汉武帝(前140一前87)时,张骞饱尝千辛万苦,开辟了一条连接汉朝与西域的通商之路。随着历史的发展,丝绸之路经历了繁荣和衰落。19世纪末,以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进行实地勘察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将那条湮没两千余年的神秘道路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然而除了学术界外,普通读者对这段历史了解的并不多。随着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梦有机组成部分的大方针、大战略而提出来,它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热门话题,郑彭年的《丝绸之路全史》就此应运而生。

    丝绸之路是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典型。其内涵一言以蔽之,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者对史料作了精密的梳理,全面记述陆海丝绸之路各个时代的历史,以飨读者。藉此一方面彰显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以增强人民爱国之心,重振丝路雄风;另一方面与各国交流互鉴,共同发展世界经济文化,以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意义重大,不同凡响。

    目录

    导论:中国梦 亚太梦 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定义及其研究的前辈学者
    丝绸之路的定义
    丝绸之路研究的前辈学者
    第二章 北方、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汉初休养生息与经济发展
    中亚国际贸易的曙光
    丝路上的拦路虎:匈奴
    汉武帝经营西域
    西汉张骞通西域
    东汉班超班勇父子再通西域
    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概略路线
    丝路的繁荣
    丝路的保护
    丝路的遗迹
    丝绸之路与佛教东渐
    陆上丝绸之路的亲历者:法显、玄奘
    第三章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历史背景
    南海航路
    海上丝路的开通
    海上丝路的发展
    海上丝路的兴盛
    海上丝路的实物见证:“南海一号”
    海上丝路东段的中国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扬州
    海上丝路的亲历者:义净、鉴真、圆仁、马可波罗、伊本·拔图塔、马黎诺利
    海上丝路与佛教
    交广两州的佛教
    往返南海的弘法求法僧
    海上丝路与妈祖信仰
    妈祖信仰给台湾、日本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
    商业资本与倭寇
    明隆庆改革开放
    第四章 第一次东西方文化大交流
    物资交流
    科学技术
    音乐舞蹈与游戏
    建筑雕刻
    宗教
    第五章 近代海上丝绸之路
    东西方新航路的开通与葡萄牙人东来
    葡萄牙殖民势力入侵中国
    明末开放海禁
    葡萄牙窃居澳门
    近代海上丝路的四条航线
    近代海上丝路亚欧航线亲历者:两名耶稣会士、范守易、天正遣欧使节团
    近代海上丝路澳日航线亲历者:范礼安
    近代海上丝路亚美航线亲历者:庆长遣欧使节团
    葡荷英三国在近代海上丝路上的角逐
    近代海上丝路与基督教(旧教)东渐
    耶稣会的科学传教
    反教言论与禁教
    禁教余风袭击澳门
    光复台湾
    广州一口贸易与十三行
    英国的崛起及其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丧尽天良的鸦片贸易
    英国遣使来华叩关未遂
    制造纠纷和武装挑衅
    英国侵略政策的确立
    轰开国门
    第六章 第二次东西文化大交流
    西方文化的输入
    东方文化的逆输出
    第七章 现代海上丝绸之路
    亚欧航线苏伊士运河的开通
    列强利用海上丝路蚕食鲸吞中国
    关税自主权与海关行政权的丧失
    现代海上丝路与耶稣教东渐
    香港的崛起与澳门的衰落
    丝路职能从贸易向文化交流倾斜
    丝路与向西方学习
    现代海上丝路国际化及其亲历者
    第八章 第三次东西方文化大交流
    西方现代文化引进的两条路线
    马克思主义的引进
    西方现代文化的引进
    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
    第九章 丝绸之路回归人民
    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崩溃
    陆上丝路回归人民
    海上丝路回归人民
    海上丝路的两颗明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附录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打造命运共同体 共创海丝新辉煌

    在线试读

    汉初休养生息与经济发展

    (1)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尽管汉的政治体制与秦相同,但施政上截然不同。汉代始终把废除秦苛法及休养生息作为施政方针,因为汉帝国成立时人民实在太贫困了,不仅物价飞涨,还出现粮荒。粮食每石万钱,比秦时的价格高三倍多。以至于出现“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这样的清一色贫困。因此汉五年(前 202)五月楚汉战争结束,罢兵遣送回乡时下达以下几道命令:一是部队里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12年,回关东的免徭役6年。二是劝说逃亡在外的居民回乡生产,重编户籍,恢复爵位、田地、住宅等。三是因饥饿自卖为奴的,恢复庶民身份。四是所有军吏卒凡无罪的,一律晋爵为大夫,原为大夫的进爵一等,并免除本人及全家的徭役。

    汉七年(前200)春,为鼓励生育,规定凡增添丁口的,给予免服徭役两年的优待。汉十二年(前195) 二月刘邦连下两道诏令:一是诸侯王每年十月献朝,并规定数额,以免向民众征收过重的赋税。二是地方政府发现才德兼备的人,立即上报,并负责护送进京。刘邦的儿子惠帝为了增加人口,在六年(前189)下诏,成年女子不出嫁的,收五倍于人算钱(一人算钱为120钱,合600钱)。出嫁年龄规定为15至30岁。这样,到文帝景帝时人口增加三四倍。

    减免税收和劳役,对发展农业起了不小的作用?br/>按亩收税的田税,原来是十五分税一,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减免一半,即三十分税一。文帝前元十三年(前167年)田税全免。劳役,出300钱可以免除。过去戍边一年,现在减为三日。人算钱从原来的一算 120钱减为40钱。过去每人年出63钱贡献给皇帝的献赋,现在完全豁免。

    (2)勤俭节约、奖励农耕

    文帝前元元年(前179)三月,诏令对穷人及鳏寡孤独发放赈贷。后来又下诏规定各地关怀老人,发给布帛酒肉等物,地方官要亲自慰问,将物品送到家?br/>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十一月,下诏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指摘施政弊病,要求节约经费,减少守卫京师的士兵和官吏用马以补邮驿之需。还赦免因罪而被充当奴隶的人,回乡务农。文帝多次下诏提倡重农的社会风气,反对“背本趋末”和奢侈的风气。前元十二年(前168)下诏派遣使者到各地慰问孝悌、力田、三老等乡官和廉吏。贾谊向文帝上《论积贮疏》,论述重农抑商,驱民归农。文帝阅后很感动,当即在春耕时节到京城的籍田(朝廷征用民力耕种的田)上举行亲耕仪式。多次下诏重申以农为本,反对弃本事末,奖励力农。这样,农业迅速发展起来,粮价大大下降,文帝时粟每石仅十余钱。

    后来晁错向文帝上《论贵粟疏》,主张:“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认为要吸引农民重视农业,首先是提高粮食价格,对能够提供粮食者实行奖励,可以赐爵,也可以赎罪。文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号召把粮食运到边境。边境粮食充足了,可以储备在郡县。郡县储足一年所需的粮食,便可免收田税。由于晁错的建议得到实现,官府储备粮充足,文帝于前元十三年六月下诏免收天下田税,共免收全国田税13年。文帝提倡节约,在位期间没有添造宫殿苑囿。为了节省黄金百斤,停止建筑露台。他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史记·孝文本纪》。)

    景帝继续实施轻税劝农政策.准许农民由耕地缺少的地方搬迁到耕地富余、灌溉便利的地方。前元元年(前156)五月下诏田税减半,实行三十分税一。从此以后,这样的税率成为汉代定制,比前代明显减轻。七月下令禁止贪污受贿,贱买贵卖。他多次下诏申明以农为立国之本,强调重本抑末。他说:“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他要求地方官吏认真执行,失职者严加惩罚。

    上述劳力复员、农业复苏、赋税减轻、财政紧缩等措施,大抵就是“文景之治”的内容,其中贯穿着休养生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与汉初黄老学“清静”“ 无为”的治国基本纲领相契合,在朝廷上层统治者之间形成一种普遍流行的思想学说即黄老学派。这个学派以曹参治理齐国初见成效为契机,惠帝二年(前 193)曹参接替萧何为丞相后又以休养生息的政策而治天下,先后得到文帝、景帝、窦太后的支持,中央有丞相曹参、陈平及太尉张释之,地方有田叔、王生等执行者,大行其道,成为汉初六七十年的主导思想?br/>而这种清静无为的思想正好与当时自耕农、中小地主发展生产的条件相吻合.为整个汉代奠定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做出重大贡献。

    P29-31

    获取正版《丝绸之路全史》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06-1016:39: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1906101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