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日常》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文集,描绘中国人的日常百态,洞悉社会的世道人心,坚守人性善的底色,好好活着,不负此生 文学

《中国人的日常》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文集,描绘中国人的日常百态,洞悉社会的世道人心,坚守人性善的底色,好好活着,不负此生

  编辑推荐 一、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电视剧《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作品。 梁晓声是当代中国核心作家之一,作品关注中国当下,既有现实思考,也有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一个有良知作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淋漓尽致描绘普通人的生活百态,引发读者共鸣。 作者深入分析社会现实环境,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如对前途虽有迷茫但保持乐观的打工者、遇到挫折依然豁达的文学青年、精打细算勤恳生活的小老板、身在...
阅读全文
《对影:围绕母亲的故事》20世纪日本文学的高峰,远藤周作诞辰102周年。生前未公开作品《对影》国内首次引进 文学

《对影:围绕母亲的故事》20世纪日本文学的高峰,远藤周作诞辰102周年。生前未公开作品《对影》国内首次引进

  编辑推荐 ★远藤信仰文学的起点,《沉默》《深河》的来源。 远藤被称为日本信仰文学的先驱,母亲正是远藤信仰道路上的领路人。 ★日本文学史上反抗规训,颠覆性的母亲形象。 一位被社会规训,渴望逃脱藩篱的母亲。身为母亲就一定要更爱孩子吗?在家庭之前,我更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严肃文学家的另类书写,真挚私人、蕴藉绵长。 现在想来,那时是我将母亲抛弃了。 ★国内首次引进,内含2020年发现的百页...
阅读全文
《阅读是安静的自我觉醒》黑塞读书随笔精选集 黑塞写书、爱书,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一生写了3000余篇书评,思考读书的目的与过程、人与读书的关系,也分享自己喜爱的读物。 文学

《阅读是安静的自我觉醒》黑塞读书随笔精选集 黑塞写书、爱书,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一生写了3000余篇书评,思考读书的目的与过程、人与读书的关系,也分享自己喜爱的读物。

  编辑推荐 1、“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2、从德文原版上千篇随笔中精选22篇读书随笔,篇篇精粹。 3、豆瓣万人好评《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译者易海舟德文直译,文笔精准流畅,句句是金句。 内容简介 读书=装? 读书越多越好吗? 为什么有人越读越贫乏?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脾性的书?   来看看“嘴替”黑塞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   ...
阅读全文
《深海之下:虎鲸,海洋世界以及黑鲸背后的真相》一部关于圈养虎鲸的生活记述一个关于人与鲸亲密无间的故事,一个关于鲸与人反目成仇的故事。 文学

《深海之下:虎鲸,海洋世界以及黑鲸背后的真相》一部关于圈养虎鲸的生活记述一个关于人与鲸亲密无间的故事,一个关于鲸与人反目成仇的故事。

  编辑推荐 1. 一部关于圈养虎鲸的生活记述一个关于人与鲸亲密无间的故事,一个关于鲸与人反目成仇的故事。是什么导致他们之间变成一种囚徒与看守者的关系较量?本书作者约翰·哈格罗夫将用14年的虎鲸训练师经验,深度揭秘海洋世界中虎鲸真实的生存现状,首次公开纪录片《黑鲸》背后的残酷真相。 2. 权w媒体推荐原版图书一经面世即在亚马x热销,获有“美国豆瓣”之称的Goodreads网站2015年“...
阅读全文
《不朽的远行》“无国界医生” 法兰西学院院士 徒步朝圣之旅  一个孤独徒步者的遐思 前往孔波斯特拉,我一无所求,却满载而归 文学

《不朽的远行》“无国界医生” 法兰西学院院士 徒步朝圣之旅 一个孤独徒步者的遐思 前往孔波斯特拉,我一无所求,却满载而归

  编辑推荐 “无国界医生”/法兰西学院院士/徒步朝圣之旅 一个孤独徒步者的遐思 前往孔波斯特拉,我一无所求,却满载而归 内容简介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意为“繁星原野的圣地亚哥”)是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的首府,人口不足十万。相传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雅各安葬于此,是天主教朝圣胜地之一。自中世纪以来,前来此地的朝圣者络绎不绝,乃至形成了一条有...
阅读全文
《死亡街区》一场足以改变现代城市发展命运的霍乱,一段开辟医学新纪元的历史故事。一场伦敦瘟疫,一张“死亡地图”,如何重塑今天的城市生活? 文学

《死亡街区》一场足以改变现代城市发展命运的霍乱,一段开辟医学新纪元的历史故事。一场伦敦瘟疫,一张“死亡地图”,如何重塑今天的城市生活?

  编辑推荐 ※《娱乐周刊》2006年十大最佳非虚构类图书之一;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传播奖亚军 ※一场足以改变现代城市发展命运的霍乱,一段开辟医学新纪元的历史故事 ※一场伦敦瘟疫,一张“死亡地图”,如何重塑今天的城市生活? ※这是一个关于科学探索的故事,关于在极度混乱的情况下,人们如何保持镇定,勇敢做出选择并采取行动的故事。“流行病学之父”约翰·斯诺:和死神赛跑的医学侦探,发现霍乱与...
阅读全文
《1980年代:小说六记》将文学史与社会史、思想史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部思想文本,70年代孕育,90年代结果,80年代花开两枝,是启蒙的再续,也是反启蒙的肇始 文学

《1980年代:小说六记》将文学史与社会史、思想史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部思想文本,70年代孕育,90年代结果,80年代花开两枝,是启蒙的再续,也是反启蒙的肇始

  内容简介 作者的话 1980年代,新见频出,沉渣泛起。各种力量纠葛在一起,激进的、保守的,相互攻讦,又在合力打开一个新时代的大门。 19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年代,它预示了中国将重新进入“世界体系”。1980年代的结束,也宣告了20世纪的终结。 ——蔡 翔 作者简介 蔡翔,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赴安徽固镇县杨庙公社插队务农,后历任上...
阅读全文
《博尔赫斯谈话录》从1966年到1985年博尔赫斯前往瑞士前夕,十六篇访谈,持续二十年的对话,全方位展现一个本真的博尔赫斯 文学

《博尔赫斯谈话录》从1966年到1985年博尔赫斯前往瑞士前夕,十六篇访谈,持续二十年的对话,全方位展现一个本真的博尔赫斯

  编辑推荐 1.20年+16篇:从1966年到1985年博尔赫斯前往瑞士前夕,十六篇访谈,持续二十年的对话,全方位展现一个本真的博尔赫斯 2,真挚+风趣+谦逊:面对读者或采访者的各式问题,博尔赫斯知无不言,几乎没有回避、拒绝的情况,以高度的诚恳与采访者及读者交流 3,博尔赫斯的自我剖白,在迈向暮年的途中纵谈文学、阅读、写作、哲学、失明、生死…… 内容简介 《博尔赫斯谈话录》是博尔赫斯极...
阅读全文
《痴语》芥川龙之介的人生终章,以痴人痴语,诉说人间真实。日语文学翻译家陈德文新译,收录芥川遗作,杖朝之年,笔耕不辍,倾情呈现芥川通透的人生感悟。 文学

《痴语》芥川龙之介的人生终章,以痴人痴语,诉说人间真实。日语文学翻译家陈德文新译,收录芥川遗作,杖朝之年,笔耕不辍,倾情呈现芥川通透的人生感悟。

  编辑推荐 *日本文学鬼才芥川龙之介洞悉人性与人生的清醒之书。 *芥川的人生终章,以“痴人痴语”,借助碎片式的短句,表达其思想的灵光。 *关于人生,他说:“为了使人生幸福,需要喜爱日常琐事。”关于人性,他说:“一切社交都理所当然地需要虚伪。“关于作家,他说:“莫泊桑像冰,有时也像冰糖。” *日语文学翻译家陈德文新译,杖朝之年,笔耕不辍,倾情呈现芥川通透的人生感悟。 *收录作家遗稿《某傻...
阅读全文
《余华文学课:九岁的委屈和九十岁的委屈》读10000遍都读不懂的文学名著,余华为你1次讲清楚!大师级阅读指南!解读50+中外名家,60+文学名作,以顶级作家的洞察力,1次讲清楚文学名著好在哪里! 文学

《余华文学课:九岁的委屈和九十岁的委屈》读10000遍都读不懂的文学名著,余华为你1次讲清楚!大师级阅读指南!解读50+中外名家,60+文学名作,以顶级作家的洞察力,1次讲清楚文学名著好在哪里!

  编辑推荐 ◆读10000遍都读不懂的文学名著,余华为你1次讲清楚! ◆余华文学课首作,大师级阅读指南! 作家余华解读50 中外名家,60 文学名作,以顶级作家的洞察力,1次讲清楚文学名著好在哪里! 余华:“我不敢说我作为一个作家怎么好,但作为一个读者,我非常优秀。” ◆珍贵干货! 余华:“是读者的经历养育了我写作的能力。”从小镇牙医到顶级作家,靠“很会阅读”走上作家之路的余华,诚恳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