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确接近于孤独:卡夫卡日记1910-1913》不要绝望,也不要因为你不感到绝望而绝望。卡夫卡自1910年始写日记,到1923年为止,这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丰沛的时期。

    《我的确接近于孤独:卡夫卡日记1910-1913》不要绝望,也不要因为你不感到绝望而绝望。卡夫卡自1910年始写日记,到1923年为止,这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丰沛的时期。

     

    编辑推荐

    不要绝望,也不要因为你不感到绝望而绝望。——卡夫卡

    ①醒着做梦,整夜内耗,困于办公室,双面人生,在失业与自我追求之间……深刻描摹现代心灵孤独的多种形态。

    ②体察亲人,省思生活,探索婚恋,深犹太文化与教育本质……展现荒诞世界里卡夫卡思想的力量。

    ③以布罗德编纂德文版为底本,著名德语译者姬健梅经典译本。内文详加注释,索引标题列于目录,收录手稿与涂鸦,在权威读本中走卡夫卡的真实人生。

    ④余华、加缪、村上春树一致推崇卡夫卡“脑中的惊人世界”。

    卡夫卡的思维异常锋利,可以轻而易举地直达人类的痛处。——余华

    卡夫卡作品的伟大和普遍意义,来自他善于广泛地表现从希望到极度恐慌那日复一日的过渡,从无望的明智到自愿的盲从那日复一日的过渡。——加缪

    卡夫卡的作品是欧洲文明的核心,更具有一种普世价值,属于全人类。——村上春树

    内容简介

    卡夫卡自1910年始写日记,到1923年为止,这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丰沛的时期。相较于他的小说,他在日记中表现得更为坦诚、自由,让我们得以一窥他独特、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书收录了卡夫卡写于1910年至1913年的日记。在这一时期,他记录了与父亲的矛盾、在写作和工作之间的内心挣扎、对犹太历史的兴趣、与恋人菲莉丝的相识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的灵感片段、未完成的残稿,以及他内心全然的疲弱、孤独。

    作者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出生于布拉格,并在那里度过了大半生。他生前在德语文坛上几乎鲜为人知,只发表了几篇短篇小说,包括《变形记》和《判决》,多数作品并未公发表。患肺结核去世后,手稿由其好友马克斯·布罗德整理出版,继而震惊世界。他的作品描绘了现代人在现实中孤独、困惑、压抑的处境,后来甚至催生出“卡夫卡式”(Kafkaesque)一词。

    译者简介 姬健梅,德国科隆大学德语文学硕士。从事文学翻译多年,译作有卡夫卡的三部长篇小说《审判》《城堡》《失踪者》和中篇小说《变形记》等。

    获取正版《我的确接近于孤独》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08-0608:54:2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50806084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