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科幻教父小松左京最具野心的作品,获第14届“日本星云奖”。
2.继《日本沉没》后,灾难史诗全面升级;这一次,毁灭的是整个太阳系!
3.日本科幻“御三家”之一,与星新一、筒井康隆齐名,作品奠定日本科幻文学根基。
4.7次斩获“日本星云奖”,小行星以他命名,刘慈欣直言他是《三体》灵感来源。
5.手冢治虫、宫部美幸、星新一等大师盛赞其“颠覆想象的宏大叙事”。
6.当太阳系成为黑洞的猎物,人类唯一的选择是杀死木星。
7.同名电影开创亚洲科幻视觉里程碑,比肩《2001:太空漫游》;庵野秀明《EVA》用“第三新东京市”致敬《再见了,木星》中的飞船“东京3号”。
8.中微子技术、电磁拖曳技术等概念,如今被NASA研究间接验证,科幻迷直呼“神预言”。
内容简介
火星极冠上的神秘巨画,仿佛远古文明的警钟,诉说着不可预见的灾难。
冥王星外彗星的离奇消失揭开了黑暗的序幕——
一个中型黑洞正悄然迫近,即将吞噬太阳系中的一切。
生存与毁灭的边缘,“木星太阳化计划”急转为惊心动魄的“木星引爆计划”。
命运无情倒计时,人类能否在这场 50 亿年来前所未有的浩劫中幸存?
作者简介
小松左京(1931-2011),本名小松实,生 于 大 阪,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与星新一、筒井康隆合称为日本科幻界的“御三家”。
1966 年发表《无尽长河的尽头》,一举成名。1973 年,《日本沉没》横空出世,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狂销近 400 万册,重印 100 余次,成为当时“日本第一畅销书”,翌年即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和“日本科幻星云奖”。
为了致敬他对科幻文学的贡献,1993 年,日本群马县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将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小松左京”。
【译者介绍】
马彦荣
译审,日本法政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曾在中国外文局从事对日外宣工作长达 15 年。译作有《中国改革开放关键词》(日)、《中国梦,什么梦》(日)、《不想说,就画出来吧: 沙盘与绘画中的心理学》等。
徐莎莎
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博士。翻译作品包括《陆海的交错——明朝的兴亡》(合译)、《中国的音乐思想》、《2020年代的想象力》等。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