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色彩(东瀛文人 印象中国系列) [日]村松梢风 1923-1933年间多次到中国游历 从北京到香港全方位观察

    中国色彩(东瀛文人 印象中国系列) [日]村松梢风 1923-1933年间多次到中国游历 从北京到香港全方位观察

     

    编辑推荐

    边走边看边写作,实拍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民众生活的纪录片

    村松梢风的《中国色彩》主要关注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生活方式、衣着建筑等。这些物质文化生活的细节,中国人习以为常不记录,外国学者关注上层社会和思想文化者也不屑记录;即便有些人在小说或回忆录中提及,也因为文学创作的虚构性和回忆的不确定性,往往发生错误。村松梢风以纪录片的方式,在当时就用鲜活的文字记录下眼中所见的民众生活,这些直观感受生动而直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大江南北,吃喝拉撒,无所不涉,笔端始终带有温情

        译者徐静波在《译后记》中说:“在文人中,他算是一个游荡儿,吃喝嫖赌都不会缺位,在这方面,与井上红梅有些相近,也因为如此,笔墨所涉,就相当广泛。开始的几年,他对中国相当痴迷,他也写苏州旧城的逼仄,古迹的颓败,写南京城区出奇的黑暗,写南京城门口人声鼎沸的杂乱和壅堵,写广州珠江上船民生活的诸种实相,写黄包车夫谋生的艰难。大正昭和时期出版的日本文人的中国游历记,多达上百种,相比较而言,梢风这一时期对中国的描述不管是怎样的五色杂陈,却始终是带着一种温情。”如此广泛的视野和观察范围,是《中国色彩》不同于一般游记的特色。

    内容简介

    村松梢风是日本大正时代“中国通”,以《魔都》一书著名并因而为上海命名“魔都”的作家。《中国色彩》是他于1923年到1933年间多次来到中国游历后写作的游记合集。村松梢风在华期间,足迹北至东北、热河,南到台湾、广东、香港;在作品中对中国南北不同地区的风俗、社会面貌,进行了广泛的描绘。与芥川龙之介、内藤湖南等作家学者不同,村松梢风来华前对中国文化了解并不多,这使得他的记录较少主观影响,而更多简单白描;此外,也不同于文人学者对政治、文化、学术界的关心,村松对吃喝嫖赌、拉车卖唱的市井生活兴趣更大,因此本书有较多篇幅记录了当时一般市民和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国一般社会实情提供宝贵的材料。

    作者简介

    村松梢风,日本作家,大正时代知名“中国通”,以代表作《魔都》闻名于中日读书界,也因此成为上海“魔都”一名的命名者。除上海外,村松梢风还曾于1923—1933年间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香港等多地漫游,并留下描写山水、市井、风俗的记录,收入《中国色彩》一书。

    (译者)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文化研究学者、翻译家。编著及译有:《日本饮食文化》《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近代日中交涉史研究》等。

    目录

    总序(施小炜)

    江南的风物

    风景的印象

    建筑

    中国的庭园

    都市的风景

    茶馆

    中国菜肴

    苏州游记

    西湖游览记

    南京重访记

    旅伴

    黑暗的南京

    早晨的茶馆

    城门·雨花台

    旧物破坏

    栖居在顶楼的歌伎和栖居在画舫的陆军师长

    茶馆和书场

    中山墓

    六朝遗迹

    秋雨古都

    清晨的散步

    燕子矶

    茶房

    个人主义

    广东漫记

    荔枝湾

    花艇

    疍民

    初访尼姑庵

    鸦片

    广东的奇异食风

    北京游历记

    北京大观

    王城之民

    打茶围

    北京菜

    红楼梦的舞台

    天桥

    中国礼赞

    梦寐之乡

    中国的色彩

    茶馆和酒家

    石塘咀

    济南一瞥

    译后记

    获取正版《中国色彩》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09-1123:13: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0091123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