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史诗三部曲(珍藏版) 三场二战关键性战役再现决定世界命运的历史时刻

    二战史诗三部曲(珍藏版) 三场二战关键性战役再现决定世界命运的历史时刻

     

    编辑推荐——慧眼看PDF电子书

    ■战争史殿堂之作,非虚构写作典范,了解二战历史不可替代的经典。瑞恩改变了美国新闻界非虚构写作,尤其是战争纪实写作的方式,半个世纪以来,他的“二战史诗三部曲”一直在各类二战史非虚构作品、战争纪实作品的榜单中名列前茅,常销不衰,全球销量累计超过2000万册,其中两部还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同样成为经典。。

    ■三场战役的幸存者与见证人,不划分立场,共同讲述二战极为真实的历史记忆。但凡经历过战场,每个人都会对战争有着更为痛彻的理解。瑞恩亲历三场战役,并在战后20多年中寻访5000余人,在大量的口述材料、文件档案的基础上,从隆美尔、蒙哥马利等高级将领,到前线上的年轻士兵和逃亡的德国平民,每个人都在他的笔下变得立体可感,呈现出战争的真实面貌。

    ■二战是第一场作战人员有意识瞄准平民的战争。作为这一历史时刻的亲历者,瑞恩讲述的不再是军事史,而是战争中人的故事。1959年《最长的一天》面市,读者纷纷致信,感谢瑞恩让他们头一次知晓“自己的亲人、朋友、邻居,曾经在那个伟大的时刻经历过什么”。历史转折中个人的希望与绝望、命运与抗争,让和平年代的普通人更深刻地体味战争。

    ■国内资深二战历史研究者全新修订,重译内容几乎占全套书的90%。新版译文具有文学作品的阅读美感,流畅易读;术语译法专业,不再让读者不知所云。

    内容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分别于1959、1966、1974年出版的二战史诗三部曲是美国著名记者、作家科尼利厄斯•瑞恩的代表作品,这三本气势磅礴的巨作通过对二战欧洲战场三次重要战役的纪录,描绘了这场深刻改变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战争所包含的方方面面。从战争的惨烈景况到战士的可怕经历,从战役的策划运筹到实际部署,本书都有详尽的叙述,加上作者小说般的叙事手法和无数次的战争亲历与幸存者采访,使得这三本书为我们留下了关于二战历史珍贵的第一手记录。“二战史诗三部曲”主要涉及二战中三次规模较大、较为关键的战役,分别是诺曼底登陆、荷兰的市场花园行动和柏林战役

    【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修订珍藏版)】

    诺曼底登陆是迄今为止历史上规模*的登陆作战,也是二战的关键转折点。《最长的一天》权威、生动地记述了整个登陆的策划和过程,也描述了战场个人所遭遇的传奇命运以及痛苦、迷茫与抗争,“犹如在诺曼底海滩安装了上万个摄像头”,是非虚构战争史典范,了解诺曼底登陆不可替代的佳作。该书也是一部关于命运和以勇气改变命运的战争史诗。

    【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修订珍藏版)】

    诺曼底登陆成功之后,盟军决定发起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空降部队和地面部队的联合攻势,试图在1944年年底前结束整个二战的欧洲战事,却遭遇了惨痛的失败。深入敌后、孤立无援的空降兵,面对着焦虑、绝望、恐惧,仍然表现出了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修订珍藏版)】

    柏林战役也是二战中最血腥、最关键性的时刻之一,其后果将在未来几十年复杂的国际政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双眼换一只眼,一池血换一滴血”,第三帝国覆灭之时,柏林也遭受了毁灭性的创痛。这一刻,吃饭比爱更重要,躲藏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获得胜利更为正确。一部关于战争以及战争深渊中个体生存与命运的不朽著作。

    作者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 Ryan)

    被誉为“站在新闻与历史写作交叉路口的巨人”。

    二战时期,科尼利厄斯•瑞恩是杰出的战地记者。他曾随同美国第八、第九空军参与过14次轰炸行动,亲历了诺曼底登陆,并跟随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挺进法国和德国,直至攻克柏林。欧洲战事结束后,他又奔赴太平洋战场前线进行报道。1947年,他加入《时代》周刊,定居美国。随后,他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二战史诗三部曲”研究写作。

    在“二战史诗三部曲”中,他关注人的命运,力图再现那些伟大的历史时刻。《时代》周刊盛赞,他以近距离观察战争的眼光和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完成了普通作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战史诗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誉全球。1959年,荣获克里斯托弗奖;1962年,荣获意大利班加雷拉文学奖;1973年,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74年,他才54岁,却不幸因癌症病逝。为了纪念他在新闻和历史写作方面的突出贡献,美国设立了科尼利厄斯•瑞恩奖。

     

    董旻杰(校译者)

    战争史研究者,曾任“知兵堂”执行总编,目前主要从事战争史翻译、审校和编撰工作,著有研究阿登战役的代表作品《沸腾的雪:阿登反击战》。

    目录——慧眼看PDF电子书

    【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修订珍藏版)】

    前言

    第1部等待

    第2部夜晚

    第3部登陆日(D 日)

    伤亡小记

    D 日幸存者

     

    【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修订珍藏版)】

    目录

    前言

    第1部撤退

    第2部计划

    第3部进攻

    第4部围困

    第5部“巫婆的大锅”

    伤亡小计

    作者致谢

     

    【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修订珍藏版)】

    初版序言

    前言

    第1部城市

    第2部将军

    第3部目标

    第4部决策

    第5部战役

    伤亡小计

    作者致谢

    前言——慧眼看PDF电子书

    修订版序言

    从这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教训,应当为全人类带来和平与了解

    ——阿图尔·赛斯-英夸特于绞刑架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有70 多个年头了,在这场长达数年的浩劫中,诺曼底登陆战和市场―花园行动无疑是西线战场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而柏林战役更是欧洲战场的最后一场大会战。描写三场战役的著作浩如烟海,几十年来被诸多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反复钻研。

     

    中国的军事历史爱好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看过银幕版《最长的一天》和《遥远的桥》。这两部电影拍摄于20 世纪,其中宏大的战争场面令人震撼,电影的原著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读者中间也有不凡的口碑。2005 年,中文版的“二战史诗三部曲”在国内上市,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它们时,那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当时的我绝对想不到,十几年之后自己能有机会对这套书进行校译重修。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科尼利厄斯·瑞恩的“二战史诗三部曲”都堪称不朽。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瑞恩开始撰写《最长的一天:1944 诺曼底登陆》。战地记者出身的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写作手法,为人们展现了这场宏大的登陆战役爆发前后,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瑞恩的作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战史,甚至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战史,他并不直接描述交战双方在战前如何排兵布阵、厉兵秣马,战斗打响后又如何针锋相对、调兵遣将。他的写法另辟蹊径,从元帅、高级将领到士兵、普通平民,以战争亲历者为切入点,摘取他们的口述实录并与档案资料相结合,按照时间线再现战争的全部经过。国内知名战史作家余戈先生曾经评价《最长的一天》,就像“在诺曼底的海滩上装了一万个摄像头,这种上帝般的控制能力建立在对几千个人的访问之上”。瑞恩擅长呈现逼真的历史画面,在宏观上,有完整的或基本的“面”;在描述发展进程的时候有不同的“线”;具体到人物时,则有无数生动细致的“点”。当点、线、面完美结合时,就是几乎接近历史真相的战争场景。“他让自己的书充满活生生的人的所作所为与喜怒哀乐,而不是一堆干巴巴的史料”,叙事精准、文笔丰富鲜活,让读者在阅读时犹如在观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这种宏观概览之下凝视微观历史细节的写作手法,至今仍为许多战史作家效仿,成为非虚构写作的典范。

     

    作为战地记者,瑞恩亲历了三部曲中描绘的诺曼底登陆战和西线的其他战役,他曾采访数以千计的军人与平民,为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石。有人说,一个伟大的新闻记者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当代史学家,瑞恩当之无愧。他的作品中,战士的英勇牺牲、战争的残酷暴力、人性的文明光辉与原始本能的残忍,全部坦坦荡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在阅读三部曲的过程中,读者会为将帅最终做出决定的那一刻而感慨,为官兵在生死关头或幽默或荒唐的言行举止而大笑,为军人在战争迷雾之下的种种误判唏嘘不已,为平民百姓的各种遭遇时而惊悸,时而欢呼。

     

    “二战史诗三部曲”初版面市时,受当时的条件限制,书中难免有一些错漏之处。首先,大量军事术语或者专有名词的翻译,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其次,诸多地名和人名本应该区分国籍,不能全部按照英语发音翻译,再加上初版没有保留译名的原文,对于想要核查出处的读者来说非常不便。不止一个战地城市出现多种不同的译法,偶尔还会见到英军击毙美军这种“自己人打自己人”的闹剧1,这可真是“考验”读者的功底。为了弥补这些缺憾,中信新思文化的编辑团队委托我重新校译,一一核实书中出现的人物以及历史细节,务必复原瑞恩“无一人无出处”的原作品质。

     

    校译重修绕不开对人名地名的修订,书中的地名都按照国家出版的地名辞典和地图进行了核对修订,对于一些难以查询到的小地名,也尽可能按照相关国家的语言发音进行音译。国外作者很少书写全名,非正式场合下将中间名省略或者只写首字母,而且很多时候仅仅保留姓氏,这一点和中国人的习惯完全不同。我在修订的时候,只要能查到的姓名,都在首次出现时保留了全称和职务,以免出现重名人物,给大家造成困扰;对于出场的军人,则尽可能写清楚他的部队番号、职务和军衔,以此减少混淆和陌生感。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陆军的编制比较特殊,如果仅从字面直译的话,十有八九会让读者产生误解。例如“爱尔兰禁卫团”,这实际上只是一个称呼,而不是我们熟悉的步兵团或者装甲团的建制单位,有必要写清楚后面的营级单位番号。由于原文中团以下单位很少注明番号,为此,我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二战时期的英国陆军和美军参战部队的建制,查到了每场战役中英美军队单位的具体番号。

     

    由于各国军衔体系的历史传承不同,不同的层级上面都有符合各自国情的特色军衔,因此各国之间的军衔并不能一一对应起来。比如,德国军队没有准将军衔,却有兵种将军和大将,因此欧美各国就将德国将军的级别降了一级,以其少将军衔来对应本国的准将军衔(少将以上以此类推),瑞恩在原文中就是这么写的(将德语的少将对应成英语的准将)。此外,德国的士兵军衔分为五级,而一般国家只有两级,这就导致英美作者将德军高级别士兵的军衔写成了士官军衔,在某处程度上产生了混乱。我在翻译时尽可能查询了所有出现的德军士兵人物的资料,恢复了其原本真实的军衔。武装党卫军作为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特殊部队,其军衔体系和党卫队内部其他系统(主要是普通党卫队、党卫队机动部队、党卫队集中营骷髅部队)的军衔并不一样,又和国防军完全不同,瑞恩在文中将武装党卫军成员的军衔全部写成了国防军军衔。为了保证史实的准确性,我最终选择恢复德国的军衔。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战后数十年来无数研究者的整理归纳,令我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料去修正原作者和初版的错漏之处。例如,《最长的一天》中,几首苏格兰风笛曲,“Highland Laddie”被译成《高原女郎》,“Blue Bonnets over the Border”被译成《花坛边上的蓝色女帽》。我查询后发现,这两首曲子都是苏格兰名曲,Laddie 是苏格兰语,意思是男孩、少年,而Blue Bonnets 是传统的苏格兰男性戴的帽子,有时候甚至可以代指苏格兰人。“Blue Bonnets over the Border”是苏格兰民谣,背景是1745 年苏格兰和英格兰的边境战争,无论如何与花坛扯不上关系。

     

    国外曾有研究者分享了英军第1 空降师所有军官的简历,这为修订《遥远的桥》提供了很多方便,基本上英军空降部队的每个军官的全名、军衔和职务都能找到确切的参考资料。在几乎长达一年的校译过程中,我尽自己所能理顺了文字,修订了错漏,我相信就读者的阅读体验而言会有很大提升。我希望当读者阅读新版作品的时候,相比老版本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一本好书应该让更多的读者分享,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骄傲。

    董旻杰

    获取正版《二战史诗三部曲(珍藏版)》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06-0923:33: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00609235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