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知说健康:医点就通

    熊小知说健康:医点就通

     

    编辑推荐

    1.生命时报拥有强势影响力
    《生命时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环球时报》社主办, 已成为国内新闻界、健康界公认的高品质,并拥有广泛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目前报纸发行量近80万。曾荣获“健康科普*语言奖”“*影响力媒体奖”等奖项,连续5年被国家邮政总局评为“全国畅销类报刊”, 作为*大众健康类媒体入选“2013中国报刊移动传播指数百强榜”,是百姓身边值得信赖的健康顾问。
    《生命时报》媒体平台表现也同样出色,新浪微博近300万粉丝,微信公众号则拥有70万 粉丝。

    2. 图书内容强势保障
    《生命时报》与20多位院士顾问、国内数千名权威专家(洪昭光、胡大一等)、300多家全国三甲医院,以及遍布全球的500多位驻外记者携手,将权威的防病知识、实用的生活指导、科学的饮食习惯进行传递。图书内容由《生命时报》专家团队重新梳理、增补和修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释,都是一点就通、一用就灵的养生知识。

    3. 妙趣横生的人体使用说明书
    生动医理知识解说×漫画配图×实用妙方,内容读来不只没有医学基础的人能秒懂,连年轻人都能笑着一口气读完。本书教你自查、自测、自愈,轻松掌握小病不求医的智慧,从此不再病急乱投医,自己就可以做家人值得信赖的保健医生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妙趣横生的人体使用说明书,教你自查、自测、自愈,轻松掌握小病不求医的智慧。

    看脸“算出”高血脂,生病时淋巴会报警,从6个肿的部位,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藏在身体里的疾病探测器,一用就上手。

    “会哭”的人更长寿,鼻炎这个杀手不怕冷,都是五官科不得不说的事。

    三个指标决定“腰龄”,内脏肥胖有四个表现,心跳也能“听”出这么多病,这才是*科学的“读心术”……身体的健康指标,自己也可以测。

    自己的“骨量存款”要管好,感觉身体被掏空,多半是你的肾在报警,卵巢这个器官是女人的健康“开关”,生育和美貌都由它掌管……用对方法治未病、抗衰老。
    健康也能以如此轻快的方式进行解读,让没有医学基础的人秒懂,从此不再病急乱投医,自己就可以做家人值得信赖的保健医生

    作者简介

    生命时报社

    隶属于《人民日报》社,由《环球时报》社主办,是国内新闻界、健康界公认的高品质并拥有广泛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生命时报与20多位院士顾问、国内数千名权威专家(洪昭光、胡大一等)、300多家全国三甲医院,以及遍布全球的500多位驻外记者携手,将权威的防病知识、实用的生活指导、科学的饮食习惯进行传递。

    曾荣获“健康科普*语言奖”“*影响力媒体奖”等奖项,连续5年被国家邮政总局评为“全国畅销类报刊”, 作为唯一大众健康类媒体入选“2013中国报刊移动传播指数百强榜”,是百姓身边值得信赖的健康顾问。

    《生命时报》依托强大的记者、专家和平台资源,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已拥有70万 粉丝,其中《熊小知说健康》板块单篇阅读量高达10万 。

    目录

    第一章
    身体里的疾病探测器
    1 血脂高不高,“看脸”能知道
    2 你身体里有个“疾病探测器”,摸一下就知道了
    3 心脏好不好,看耳朵上这条皱纹就知道
    4 这种会骗人的胃病有70多种症状,一道题测出它是否缠上你
    5 你“肿”了吗?从6个肿的部位,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6 一张表测出你的血管“年龄”,看完不少人傻眼了
    7 血液稠成这样了,还不去“稀释”?!你当它是糨糊啊
    8 你的血管正在悄悄变“脆”,你敢握拳30秒测一测吗?
    9 “犯困”不等于缺觉,也可能是这些病悄悄来了
    10 一旦有这8个症状,该管管你“调皮”的内分泌了
    11 中国1.2亿人患上“第四高”,这些城市的人要小心了
    12“ 发福”也是一把杀猪刀,9种慢性病因它而起
    13 这5种“脚相”隐藏全身疾病,赶快脱鞋看看

    第二章
    五官科不得不说的事
    1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会哭的人长寿啊
    2 我的黑眼圈是天生的,但你们的还有救……
    3 鼻炎这个杀手不怕冷,教你如何“逮捕”它
    4 每个人,都有一颗可能“致命”的坏牙
    5 我哭着对你说,口腔溃疡也有“恶性”的
    1 完美乳房长什么样?乳腺专家的标准答案是……
    2 A4纸只能测腰围,教你一个黄金标准测“腰龄”
    3 脂肪长在这里最危险,可怕的是你根本“看不见”它
    4 心脏是个“怕老”的器官,一个动作帮你测出心脏好坏
    5 心跳也能“听”出这么多病,这才是最科学的“读心术”
    6 你的肺功能有没有变差,用一根火柴就能测出来
    7 很多结石是“吃出来”的,帮你排查体内的石头

    第三章
    健康指标,你自己也能测
    1 完美乳房长什么样?乳腺专家的标准答案是……
    2 A4纸只能测腰围,教你一个黄金标准测“腰龄”
    3 脂肪长在这里最危险,可怕的是你根本“看不见”它
    4 心脏是个“怕老”的器官,一个动作帮你测出心脏好坏
    5 心跳也能“听”出这么多病,这才是最科学的“读心术”
    6 你的肺功能有没有变差,用一根火柴就能测出来
    7 很多结石是“吃出来”的,帮你排查体内的石头

    第四章
    身体天生有智慧
    1 2亿中国人骨量“储备不足”,1分钟教你养好骨骼
    2 人天生就是“弯的”,强行掰直的后果是……
    3 人身上这个地方,居然藏着一条“生命线”
    4 原来心脏病也分男女!你的“护心软肋”就在这里
    5 血脂“正常”,血管也会堵!别被你的体检结果“骗”了
    6 感觉身体被掏空,多半是你的肾在报警
    7 这个器官是女人的健康“开关”,生育和美貌都由它掌管
    8 警惕!原来膀胱里有个危险的“疾病三角区”
    9 如果告诉你尿很干净,你是不是“吓尿”了

    第五章
    简单实用的健康小窍门
    1 10个人里9个肠胃差,这篇科普文拯救消化不良的你们
    2 你的肠道“变黑”只需要8周,简单3招就能清肠
    3 千呼万唤shǐ出来?这篇“防便秘攻略”解救你
    4 简单又管用的长寿动作,帮你清理血管
    5 血管正在悄悄长“斑”,简单4招就能清理
    6 一生中平均感冒200次,这个小诀窍让你不会吃错药
    7 这是一个尴尬的动作,却承包了你多个器官的健康
    8 怕疼的人请进,总有一种止痛方法你用得上
    9 被“痒”刑折磨的你,学会这5招才能刑满释放
    10 每种保健品都有小脾气,摸准了“补”到点子上
    11 你的免疫力满格,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好的礼物

    前言

    Hi,欢迎来到我的趣味科普世界

    你好,我叫熊小知,是《生命时报》新媒体中心的医学编辑。我们的相遇意义非凡,从你翻开这本书的那一刻起,就收获了一个贴心的健康顾问。
    我是一只健康科普界的“四有新熊”。我的理想,是解答你们所有的健康困惑。

    出身有“背景”
    我的“背景”可不一般。《生命时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环球时报社主办,是一份高品质的大众健康报纸。2015年11月,我在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ID:LT0385)发布了第一篇科普文章,开启了全新的趣味科普世界。
    《黄帝内经》中说“上医治未病”,最高明的医生,知道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疾病发生了再治疗。我希望将板着面孔的医学知识,转化成有料又有趣的文字,让你们成为自己的“上医”。

    手中有“知识”
    拥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我,身后有20多位院士,数千名权威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与他们并肩做科普,我的底气和信心更足。
    在这里,你不仅能知道疾病是怎么来的,还能学会如何预防和应对。从五官到内脏,熊小知将为你逐一剖析每个部位的健康问题。

    科普有“趣味”
    如何让医学知识浅显易懂还有趣?我给每个话题设计了7张原创漫画,构成一个“科普小剧场”,只为召唤出你们更多的阅读兴趣。
    我还特别会“察言观色”,眼皮上长包可能是血脂高,耳朵有皱纹提示心脏或许不好,不同肿胀部位藏着疾病的蛛丝马迹……只要你用心阅读,就会发现这本书里藏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天生有“人缘”
    每周日,铁杆粉丝都等待着熊小知的准时更新。周一到周六,总有网友在微信后台评论里 “催更”,甚至还把熊小知作为微信头像。大家的花式告白,都成为了我生产好内容的动力。
    《从“脂肪肝”到“肝癌”只有四步,你的肝脏该减肥了》等文章,一经微信发布,很快就获得了10万 的阅读量。

    除了这“四有”,我还有一颗希望你健康的真心,也藏在这本书里。相信它会和书中的知识一起,填补你和健康之间的所有缝隙。

    在线试读

    血脂高不高,“看脸”能知道
    看脸“算出”高血脂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除了找对象、追星,医生看病有时也“看脸”。
    一次,有位做支架的病人在女儿的陪伴下到医院就诊,医生无意间看了一眼病人女儿的脸,马上问她:“你血脂高不高?”
    当时她笑着说:“医生,我这不痛不痒的,还天天吃素,血脂不可能高吧。”
    在医生的再三劝说下,她去查了血脂。第二天,她拿着报告单回来了,惊讶地问:“医生,你真神了,怎么一眼就看出我有高血脂?”
    其实,这个“看脸”发现高血脂的方法并不神秘,你也能学会。熊小知先带你了解一下血脂,再教你怎么“看脸”。
    血脂高不高,这个指标很重要
    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磷脂等类脂,而胆固醇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之分。
    其中,“坏”胆固醇升高危害最大,它会在血管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不断增大,使动脉逐渐狭窄甚至阻塞,就会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等病。
    如果这些斑块突然破裂脱落,更会迅速堵塞血管,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俨然是一枚枚埋在人们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因此,“坏”胆固醇是血脂检查的重要参考指标。
    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患者已突破2.2亿人。经常应酬的“精英”、喜欢动物内脏的“吃货”、不爱运动的“宅族”、嗜酒如命的“醉翁”,这4 类人出现高血脂的风险较高。
    火锅、烧烤在美食界的江湖地位难以撼动,动物肾(腰花)、肝、脑、心等随之成了餐桌上的常客,这给血脂升高带来了隐患。
    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100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就高达2000毫克,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的每天300毫克多了近6倍。
    此外,吸烟、肥胖、绝经以后的女性和40岁以上的男性,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都是高血脂的高发人群,应关注血脂水平,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治疗。
    眼部两个变化,提示血脂升高
    高血脂在脸部的信号,主要在眼睛上,重点看两个部位。
    眼睑:看看有没有“黄色瘤”
    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眼睑上新出现黄色、橘色或者棕红色斑块或者结节,不痛不痒,就很可能是黄色瘤。它常长在上眼睑的内眼角处, 也可能出现在面部其他部位或膝盖上,针头或黄豆大小,边缘略高出皮肤表面,质地较柔软。
    黑眼球:看看有没有“老年环”
    如果黑眼球边缘出现一圈灰白色的、宽约1~2毫米的环状结构,称为老年环。老年环多发生在有动脉硬化和高胆固醇血症的老人身上,有时,血脂过高的中青年人也会出现。
    40岁以下的年轻人出现老年环,更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需要提醒的是,只有一部分高血脂患者会出现黄色瘤和老年环,没有黄色瘤和老年环不代表没有高血脂。因此,平时体检中关注血脂水平十分重要。
    运动加饮食,控制好血脂
    很多人想不明白自己控制了饮食、也运动和吃药了,为啥还是没能控制好血脂?其实,你可能陷入了一些认识误区,熊小知就先帮你“扫雷”,再给你一些建议。
    1.学会“挑食”
    很多人为了减少油脂摄入,会拒绝吃油炸食品。不幸的是,盖浇饭、糖醋里脊、地三鲜等食物,也是“藏油”大户。浇饭中有较多脂肪,建议高血脂人群吃饭时把菜吃了,少吃或不吃菜汤。糖醋里脊、青椒炒煎蛋、红烧带鱼、地三鲜等虽然菜名里没有“炸” 字,但其中的肉、蛋、鱼、菜等一般会先过油,所以常被大家忽视。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控制了饮食血脂就一定不会高了。
    人体内胆固醇的产生只有10%来自食物,饮食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体内代谢紊乱的人,只吃素食也可能出现胆固醇过高,所以体型较瘦的人也可能有高血脂。
    2.运动至少坚持3个月
    要看到控血脂效果,至少坚持运动3个月。如果总是练练停停,容易导致身体吸收率大大提高,储存能量的能力增加,不仅不利于血脂状况的改善,可能还会使血脂升高。
    有研究认为,如果停止运动1个月,此前带来的有益改变还会消失。较为全面地改善血脂状况至少需要3个月,长期坚持比集中锻炼更有效。
    血脂高的人,可随身带一个握力球(又称减压球),每次捏20次左右,可促进上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活动关节、增强心脏收缩力,并有利于镇静和舒缓心情。
    3.喝点豆浆
    一般来说,把豆子提前浸泡8~12小时,制成的豆浆味道更香浓,口感也更细腻。泡豆水溶出的物质有一定的保健效果。比如,植酸和单宁,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上升速度。
    4.药不能停
    随便停药是万万不行的。如果血脂水平确实控制得很好,也没有冠心病等问题,可咨询医生后减量,看看效果。如果血脂出现“反弹”,说明还需要维持原剂量。

    最后还要提醒一句,4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查一次血脂,并注意控制饮食、合理锻炼。
    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过自己的血脂水平?快看看你身边人的眼部, 如果发现了高血脂信号,一定要早点告诉TA!

    获取正版《熊小知说健康:医点就通》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07-0211:51: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19070211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