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注评(典藏版)

    伤寒论注评(典藏版)

     

    内容简介

    伤寒论注评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研究生集体编写的。每篇篇首对篇名及全篇内容做了扼要的介绍和分析,以表达全篇原文内容的主要精神,篇末归纳全篇内容。词解着重对每条原文的难字疑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释义对每条原文的病机、证候和方药等方面做了较深透的译释;选注则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批判地继承精神,古为今用,对原文内容进行阐发和评述。

    作者简介

    198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部。2005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中医药行业第一所研究生院。作为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研究生院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设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工作站。多年来,研究生院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方针指引下,充分发挥中国中医科学院高水平专家云集、科研项目充足、指导教师众多的优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着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目录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30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31~127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28~178条)

    辨阳阴病脉证并治(179~262条)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263~272条)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73~280条)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281~325条)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26~381条)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382~391条)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392~398条)

    附录一条文索引

    附录二方剂索引

    在线试读

    [词解]

    (1)脉阴阳俱紧:对脉之阴阳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脉的部位,寸为阳,尺为阴。如方有执说:“阴为关后,阳为关前,俱紧,三关通度而急疾,寒性强劲而然也。”另一种认为指脉的浮沉,浮取为阳,沉取为阴。如柯韵伯说:“阴阳指浮沉而言,不专指尺寸也。”两说各有所取,临床当脉证合参,不必拘泥。紧,指脉象紧张,如切绳状。与弦脉相似,但弦脉端直以长,紧脉则转索有力。

    (2)名为伤寒:伤寒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伤寒,包括多种外感热病。《难经》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伤寒有五”,即为广义伤寒。五种之中的伤寒,即为狭义伤寒。本条系指麻黄汤证的狭义伤寒而言。

    [提要]

    太阳伤寒的主证主脉。

    [选注]

    方有执:或,未定之词,寒为阴,阴不热,以其着人而客于人之阳经,郁而与阳争,争则蒸而为热。已发热者,时之所至,郁争而蒸也;未发热者,始初之时,郁而未争也。必,定然之词,然此以寒邪郁营,故营病而分见恶寒,日必者,言发热早晚不一,恶寒则必定即见也。

    钱潢:体痛者,伤寒营分也。营者,血中精专之气也。血在脉中,随营气而流贯滋养夫一身者也。此因寒邪入于血脉之分,营气涩而不快于流行,故身体骨节皆痛也。

    《金鉴》:胃中之气,被寒外柬,不能发越,故呕逆也。

    柯韵伯:太阳受病,当一二日发,故有即发热者,或有至二日发者。盖寒邪凝敛.热不遽发,非热风邪易于发热耳。然即发热之迟速,则其人所禀阳气之多寡,所伤寒邪之深浅,固可知矣。然虽有已发未发之不齐,而恶寒体痛呕逆之证,阴阳俱紧之脉先见,即可断为太阳之伤寒。

    尤在泾:此太阳伤寒之脉之证也,与前中风条参之自别。盖风为阳邪,寒为阴邪,阳气疾,阴气徐,故中风身热,而伤寒不即热也。风性解缓,寒性劲切,故中风汗出脉缓,而伤寒无汗脉紧也。恶寒者,伤于寒则恶寒,犹伤于风则恶风,伤于食则恶食也。体痛呕逆者,寒伤于形则痛,胃气得寒则逆也,然窃尝考诸条:中风中湿,并兼体痛;中风中喝,俱有恶寒;风邪上壅,多作干呕;湿家下早,亦成哕逆。故论太阳伤寒者,"-3以脉紧无汗、身不即热为主,犹中风以脉缓、多汗、身热为主也。其恶寒、体痛、呕逆.则以之合证焉可耳,不言无汗者,以脉紧该之也。

    获取正版《伤寒论注评(典藏版)》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07-0121:35:5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19070121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