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历史 孟森

    清朝大历史 孟森

     

    编辑推荐

    现在书店里有三类历史书:一是历史学的研究专著;二是历史演义、历史小说;三是大众历史。历史研究著作属于小众历史,阅读面很小,但是它很科学。历史小说是娱乐化的产物,有些历史的影子,但虚构成分太重,不能当历史来看。大众历史比较客观、通俗地向读者介绍历史,如《清朝大历史》一书,写出了作者心中的真实历史,兼顾了学术和通俗两方面,在清史研究方面有很高地位。它既有一定的可读性又比较符合历史原貌,其中还融入了作者对历史、政治、权谋、人生的独特感悟。
    ——王立群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揭示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述评。全书结构严谨,评论精当,用词古雅,引文考究,是研习清史者之入门必读书。

    作者简介

    孟森,字莼孙,笔名心史,号阳湖孑遗。江苏武进人,明清史学大师。早年毕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嗣留学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后,入郑孝胥广西兵备道幕府。后又出任《东方杂志》主编。1913年1月,当选国会众议员,7月又被选为宪法起草委员。翌年11月,国会解散,逐渐淡出政坛,专心明清史研究。1929年,受聘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31年,受聘国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心史丛刊》、《明元清系通纪》、《明清史讲义》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太祖三代:开国
    第一节 马背民族的崛起
    第二节 太祖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第三节 壮志未酬的太宗皇太极
    第四节 父辈辉煌下的世祖顺治
    第五节 八旗制度应运而生
    第二章 康熙大帝:巩固国基
    第一节 十四岁少年的政治手腕
    第二节 三藩之乱
    第三节 康熙妙取台湾省
    第四节 治民先要治河
    第五节 蒙古的绥服政策
    第六节 清军进藏
    第七节 留头还是留发
    第八节 振兴文教
    第九节 千古一帝的瑕疵
    第三章 雍正乾隆:全盛
    第一节 世宗雍正初政
    第二节 雍正朝的制度革新
    第三节 收复青海、喀木
    第四节 再定西藏
    第五节 力取北疆准噶尔
    第六节 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
    第七节 雍正登基的血色权谋
    第八节 雍乾时期的儒学
    第四章 嘉庆道光:守文
    第一节 乾隆禅位的真实原因
    第二节 祸起三省苗
    第三节 南方白莲教起义
    第四节 东南海患
    第五节 京畿天理教叛乱
    第六节 道光年间的改革
    第七节 鸦片战争
    第八节 鸦片战争前后
    第五章 咸丰同治:转危为安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上)
    第二节 太平天国(中)
    第三节 太平天国(下)
    第四节 太平军与清朝的兴衰
    第五节 捻军起义
    第六节 回部纷争再起

    在线试读

    前言
    清未有史也,而有《史稿》,《史稿》为辛亥革命后政府所修。若以革命为易代之限,则《清史稿》与史有同等效力。然革命后同为民国,而政府之递嬗,意义有不尽同。故前一期政府之所修,又为后一期政府之所暂禁。今犹在审查中,卒蒙弛禁与否也不可知。要之,吾辈今日之讲清史,犹未能认《清史稿》为勒定之正史也。则于史学上,无一定之史书可作根据。但论史之原理,一朝之经过,是否有为修正史之价值?能统一国土,能治理人民,能行使政权,能绵历年岁,则能占一朝正史之位置,意义全矣。政府之意,亦非谓清不当有史,但未认《清史稿》即为《清史》。然则于清一代史料之正确者,悬设一正史之位置处之,史料极富。《清史稿》为排比已有具体之一大件,亦应在悬设正史之位置中,参加史料之一席。真正史料,皆出于史中某一朝之本身所构成,闻野记,间资参考,非作史之所应专据也。
    清之于史,自代明以来,未尝一日不践有史之系统。中国史之系统,乃国家将行一事,其动机已入史,决不待事成之后,乃由史家描写之。描写已成之事,任何公正之人必有主观,若在发动之初,由需要而动议,由动议而取决,由取决而施行,历史上有此一事,其甫动至确定,一一留其蜕化之痕迹,则虽欲不公正而不能遇事捏造,除故意作伪之别有关系者外,国事之现象,如摄影之留真,妍媸不能自掩也。有史之组织,清代明时未尝间断,故有史之系统未尝差池。民国代清,独未尝留意此事,及今而始议保管档案。保管档案,乃抱残守缺之事,非生枝发叶,移步换形,而皆使之莫可逃遁之事也。中国有史之系统,严正完美,实超乎万国之上。由科钞而史书,由史书而日录,而起居注,而丝纶簿,清代又有军机处档。具此底本,再加种种之纂修,《实录》又为其扼要,分之而为本纪,为列传,为方略,为各志各表,史已大备。易代后就而裁定,其为史馆自定者无几矣。《清史稿》即就此取材,故大致当作《清史》规范。而其原件之存在,因印刷之发达,流布尤多。故以此大宗史料归纳之为《清史》。而此《清史》之在史学上位置,必成正史,则无可纠驳矣。
    近日浅学之士,承革命时期之态度,对清或作仇敌之词。既认为仇敌,即无代为修史之任务。若已认为应代修史,即认为现代所继承之前代,尊重现代,必并不厌薄于所继承之代,而后觉承统之有自。清一代文治武功,幅员人才,皆有可观。明初代元,以胡俗为厌,天下既定,即表章元世祖之治,惜其子孙不能遵守。后代于前代,评量政治之得失,以为法戒,乃所以为史学。故史学上之清史,自当占中国累朝史中较盛之一朝,不应故为贬抑,自失学者态度。

    获取正版《清朝大历史》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06-0817:22: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1906081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