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悖论》中国政法大学罗翔2023普法新作,14类经典案件,辨析法律盲区。探讨和思考法律中的悖论,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走出偏见与独断,接受多元与包容。 社会科学

《法律的悖论》中国政法大学罗翔2023普法新作,14类经典案件,辨析法律盲区。探讨和思考法律中的悖论,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走出偏见与独断,接受多元与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2023普法新作,从悖论中掌握法律的思维 ◇ 比《法治的细节》更系统,比《刑法学讲义》更好读,一本书终结网上那些永远都吵不完的热点争议 ◇14类经典案件,辨析法律盲区,走出独断思维,接受多元包容。 ◇探讨和思考法律中的悖论,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走出偏见与独断,接受多元与包容。 ◇CCTV年度法治人物,2020书业评选年度作者,哔哩哔哩百大UP主,超高...
阅读全文
2021-11 法治的细节 罗翔新作,法律随笔,评热点、论法理、聊读书、谈爱情,人间清醒与你坦诚相见 从N号房事件到张玉环案,我们如何在现实中追求正义,在时事中保持理性思考 社会科学

2021-11 法治的细节 罗翔新作,法律随笔,评热点、论法理、聊读书、谈爱情,人间清醒与你坦诚相见 从N号房事件到张玉环案,我们如何在现实中追求正义,在时事中保持理性思考

  编辑推荐 ◇法律男神罗翔教授2021新作,法律随笔集,解读热点案件,思辨法治要义。 ◇CCTV年度法治人物,2020书业评选年度作者,哔哩哔哩百大UP主,超高人气UP主罗翔 ◇盘点近年热点案件,理性而不失温度,从N号房事件到张玉环案,如何在现实中追求正义? ◇从法律视角破解电车难题,思辨刑罚边界、胎儿权利等法理冲突,在时事中保持理性思考 ◇《人民日报》、央视朗读者等媒体官方推荐,罗振...
阅读全文
2020-12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 社会科学

2020-12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

  编辑推荐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面审视性同意标准,以及包裹在"性"周围的权力、道德和文化。 ◆"同意标准"不止简单的YESORNO,向读者传递自我保护的法律力量。 ◆"不等于不"标准、肯定性同意标准、性同意年龄、强制手段、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 ◆陈睿、罗振宇、罗永浩都在转发推荐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
阅读全文
罗翔说刑法系列(套装共3册)普法故事会,一起做法治之光 了解中国法律的发展史 社会科学

罗翔说刑法系列(套装共3册)普法故事会,一起做法治之光 了解中国法律的发展史

  编辑推荐 ◇火爆全网!罗翔教授普法力作《刑法学讲义》,超过1000万人都在学,身边的法律宝典 ◇超千万人催更的历史课堂,《刑罚的历史》就是中国法律的发展史,从刑罚的演变历史,看懂人类历史的前进规律 ◇罗翔教授在《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中全面审视性同意标准,以及包裹在"性"周围的权力、道德和文化,捍卫说"不"的权利。 ◇2020年现象级出圈学者,陈睿、罗振宇、罗永浩都在转发推荐 ◇林肯、奥...
阅读全文
刑罚的历史 讲清中国法律从奴隶制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珍视法治精神的内涵 社会科学

刑罚的历史 讲清中国法律从奴隶制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珍视法治精神的内涵

  编辑推荐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历数五花八门酷刑,讲述刑罚从残酷走向人道的过程 ◆超千万人催更的历史课堂,从刑罚的演变历史,看懂人类历史的前进规律 ◆墨刑、宫刑、流放、株连……回首骇人听闻的刑罚制度,珍视来之不易的法治精神 ◆2020年现象级出圈学者,易中天、陈睿、罗振宇、罗永浩都在转发推荐 ◆酷刑把人当作纯粹的工具,是对人的物化,刑罚当然要惩罚犯罪人,但是必须把他当作人来惩罚,这...
阅读全文
刑法罗盘 罗翔教授盘点鲜活案例,探讨刑法世界的价值基础与人文精神 不只普法,更聚焦构建“三观” 社会科学

刑法罗盘 罗翔教授盘点鲜活案例,探讨刑法世界的价值基础与人文精神 不只普法,更聚焦构建“三观”

  编辑推荐 罗翔最新著作   盘点鲜活案例  传播法治思维  极具收藏价值 ◇罗翔老师2020年最新力作,与罗老师一齐做法治之光 ◇盘点热点案件,探讨刑法世界的价值基础与人文精神 ◇法律与哲学融会贯通,不只普法,更聚焦构建“三观”,感受罗老师的思辨、自省与一针见血 ◇姊妹篇《圆圈正义》出版一年来已经加印21次!2020年罗老师“出圈”后再续经典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以下5大部分:入罪之...
阅读全文
圆圈正义 我们无法实现完满的正义,正如我们不能画出完满的圆圈 社会科学

圆圈正义 我们无法实现完满的正义,正如我们不能画出完满的圆圈

  编辑推荐——慧眼看PDF电子书 我们无法实现完满的正义,正如我们不能画出完满的圆圈。 柏拉图之所以会轻视感觉经验而提出“理念论”(又译“相论”),正因为他认为要想把握住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就不能依靠感官而只能通过思维把握“理念”——正如我们看到的、画出的圆无不变动、多样且不够圆,因此对人而言,“完满的圆圈”只能出现思维中。 正义亦如是,我们无法经验到“完满的正义”,似乎遑论实现它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