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无聊:如果无聊不可避免,我们该如何面对?剖析信息时代的危险,用哲学拯救我们破碎的自我,解答无聊与生活的关系

    解剖无聊:如果无聊不可避免,我们该如何面对?剖析信息时代的危险,用哲学拯救我们破碎的自我,解答无聊与生活的关系

     

    编辑推荐

    ★让我们放下手机,关注自己:有没有想过,你可能是因为害怕无聊才沉迷屏幕。然而,你感到无聊的时候,就是你应该思考的时候。我们不该将大部分清醒的时间献给无脑的刷屏。保持理性,就是爱自己。

    ★个性鲜明、关心世界的哲学家之作:马克·金维尔作为一个新卢德主义者,不用脸书、不发推特,用着翻盖手机,远离网络纷扰。虽然他会因为发表了与“政治正确”不相符的言论在网上被网友追着骂,但他明智的选择DON’T GIVE A F***。毕竟,作为一个理性、务实的哲学家,言论被误解实乃常态。

    ★保持清醒、保持反思:在《奇葩说》某一期里,对于辩题“时刻保持联系算不算暴政”,辩手姜思达给出了直击人心的观点:我们与外界时刻保持联系*的危害是,我们难以时刻和自己保持联系。我们不应被消费主义裹挟的资本社会彻底掏空,让自己变成欲望和资讯的承载器,变成一个没有思想的躯壳。我们需要哲学、需要沉思、需要放下手机,活在当下、此刻、现在。

    内容简介

    技术从不中立。

    网络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在拽着你沉迷,或因为痛苦,或因为贪求刺激,但本质上可能是因为你害怕无聊

    叔本华、海德格尔、克尔凯郭尔也不曾预见,人类的无聊可以被网络放大到如此地步。在这个后现代、后资本主义的时代,我们生产自己、消费自己,掏空自己,再填进一个破碎的自己。我们如同《黑客帝国》中的人体电池,燃烧自己,点亮虚拟世界。

    现在,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你的面前:你是选择红色药丸,还是选择蓝色药丸?

    作者简介

    马克·金维尔(Mark Kingwell)

    多伦多大学哲学教授,加拿大非常活跃的社会评论家、资深意见领袖,《哈珀斯》杂志编辑,《环球邮报》《女王季刊》撰稿人。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出版作品19部,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在1997年获得著名的“斯皮茨奖”,2002年“全国杂志奖—论文写作奖”,2004年“专栏奖”。2018年获封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研究领域:社会与政治哲学、建筑与设计哲学、艺术哲学、20世纪欧洲大陆哲学。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无聊的境况
    1.多希望我也在这里
    2.无聊是哲学的源泉?
    3.为什么继续活着
    4.停滞不前
    5.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
    6.意识试验台
    7.学会等待
    8.无聊分类
    9.界面

     

    第二部分 理性的虚无
    1.孤独
    2.注定落空的愿望
    3.信念上瘾和理性矫正架
    4.理性中的理性

     

    第三部分 自我的危机
    1.永恒轮回
    2.结构性绝望
    3.关于成瘾的无尽循环
    4.自我消费

     

    第四部分 我们该如何继续
    1.严格的魅力
    2.爱
    3.死亡
    致谢
    附注:参考书目
    尾注

    获取正版《解剖无聊》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11-1122:49: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0111122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