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2019感动中国人物!“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唯一自传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2019感动中国人物!“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唯一自传

     

    编辑推荐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首度倾情自述传奇人生

    一辈子,一颗心,一件事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深度披露考古学人的志业与爱情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风华正茂的北大才女。五十七年前,一句“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她选择以一生坚守承诺。

    他,是著名考古学者,武汉大学考古专业创始人,与她相识未名湖畔、相爱珞珈山,为她毅然奔赴敦煌,携手一生守护莫高窟

    揭秘敦煌学研究和莫高窟文保的筚路蓝缕

    从百年前藏经洞文书的失意流散,到如今中国敦煌学研究的蔚然成林;从大漠中寂寥荒凉的无人区,到举世瞩目的敦煌研究院;几代莫高窟人饮冰茹檗、披荆斩棘,以“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谱写下一曲波澜壮阔的敦煌乐章。

    没有樊锦诗,就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莫高窟

    六十岁接手敦煌研究院,就面临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莫高窟告急!她如何奋力保护莫高窟?

    她积极寻求国际国内合作,以先进技术和理念保护石窟遗产,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字敦煌”工程,被季羡林先生赞为“功德无量”。

    我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

    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

    我为敦煌尽力了!不觉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它值得。

    ——樊锦诗

    内容简介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

    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

    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

    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

    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

    她都选择了——坚守。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

    本书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历数百年敦煌学研究的筚路蓝缕,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作者简介

    樊锦诗

    ★ 2019年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名单

    ★ 2019年“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获得者

    ★ 2018年“改革先锋•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

    ★ 2017年《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荣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

    1938年生,浙江杭州人。生于北京,长于上海。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1963年毕业后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工作至今。

    曾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共十三大代表,历任第八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她是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顾春芳

    上海宝山人。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学、戏剧戏曲学、戏剧美学、电影学。

    主要学术著作有《呈现与阐释》《意象生成》《戏剧学导论》《她的舞台》《戏剧交响》,出版有诗集《四月的沉醉》。

    目录

    自    

     

    • 人生的不确定性

    初见人世

    路有冻死骨

    一个崭新的上海

    差一点死于小儿麻痹症

    我的兴趣所在

    居里夫人的影响

    别无选择

     

    第二章   神圣的大学

    在北大历史学系抄文稿

    兼容并包的学术风气

    群星灿烂的历史学系

    回忆苏秉琦先生

    宿白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北大的精神传统和学术氛围

     

    第三章    敦煌是我的宿命

    幻想在现实中苏醒

    在莫高窟的毕业实习

    “李广杏”,如此人间好杏

    我被分配去了敦煌

    苏秉琦先生的一次召见

    重回莫高窟

     

    第四章    千年莫高窟

    石窟艺术圣地

    乐僔和尚与敦煌第一窟

    苦难孕育的灿烂文明

    张议潮与归义军

    艺术和文化是国家气象的反映

    藏经洞文书的发现与流散

    藏经洞文书的价值

     

    第五章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敦煌学在海外

    罗振玉、王国维与中国敦煌学的发轫

    陈寅恪对中国敦煌学的贡献

    张大千和向达在敦煌

    常书鸿先生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文物研究所

    段文杰先生与敦煌研究院

    季羡林先生与敦煌

    潘重规、饶宗颐的敦煌情缘

    为了敦煌学回归中国

    敦煌学的未来

     

    第六章    风雨飘摇的日子

    莫高窟人的宿命

    父亲的突然死亡带来的伤痛

    简单相信,傻傻坚持

    他们成了猪倌和羊倌

    莫高窟没有被破坏是个奇迹

     

    第七章    敦煌的女儿

    报告文学《敦煌的女儿》

    从北大到敦煌

    我其实想过离开敦煌

    我不是好妻子、好母亲

    相识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

    老彭与莫高窟北区考古

    花甲之后拼尽全力

    我的老彭走了

     

    第八章    敦煌石窟艺术

    绵延千年的形象佛教史

    有最早纪年题记的洞窟博物馆

    说不尽的经变画

    榆林窟的稀世神品

    永不停息的自由飞舞

    最完美的彩塑

    第158窟:涅槃的境界

    敦煌艺术与中原文化

    临摹需要达到无我之境

     

    第九章    保护就是和时间赛跑

    莫高窟保存面临的风险

    持之以恒的沙害治理

    抢救和预防:保护工作的“二重奏”

    壁画修复的缓慢节奏

    与盖蒂的合作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制定和出台

    追忆平山先生

    与时俱进的保护理念

    “数字敦煌”的实现

     

    第十章    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莫高窟人的拓荒和坚守

    “保护文物也是政绩”

    “申遗”成功给我的启示

    制定《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

    按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要求制定《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

    莫高窟告急!

    耗资四亿的数展中心

    不能“武大郎开店”

    科学保护让敦煌永生

     

    第十一章    春风化雨润心田

    拉开大规模抢救的帷幕

    “敦煌的保护是件事,还是件大事!”

    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关怀和重视

    “做好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

    莫高窟保护,任重而道远

     

    第十二章    四十年后终成卷

    敦煌石窟考古研究百年回望

    《敦煌七讲》: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建立

    考证与分期

    为了“还债”

    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重要和困难

    四十年终于完成《敦煌石窟全集》首卷

    急功近利是学术的死敌

     

    第十三章    莫高窟人和“莫高精神”

    “舍身饲虎”的真意

    “莫高精神”的杰出典范

    我们都是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叶

    我沾了莫高窟的光

    守护敦煌的究极意义

    莫高窟人的墓地在宕泉河畔

     

    樊锦诗年表

    后    

    获取正版《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08-0311:52: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0080311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