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火星 马斯克、贝佐斯与太空争夺战

    下一站火星 马斯克、贝佐斯与太空争夺战

     

    编辑推荐——慧眼看PDF电子书

    ★ 他们正在创造未来!第YI部马斯克与贝佐斯等亿万富翁的太空创业史,媒体评论他们正以自己的实践,探索人类的明天,让普通人比NASA走得更远。

    ★ 揭秘硅谷精英开启创业新模式的细节。披露马斯克、贝佐斯等人如何创建并运营航天公司的故事。怎样找准时机、布局调整、与对手抗衡……

    ★ 马斯克的火箭是回收“破烂”造的?贝佐斯想涉足航天是因为《星际迷航》?首席科技记者独家贴身采访数年,还原航天神话细节。《华盛顿邮报》官方认可。

    ★ 有创造、友情、爱情、争议、失败与东山再起,无狗血、虚构、揣测和夸大其词。还原真实的商业巨头与硅谷。

    ★ 数十幅首次公开的珍贵照片,记录Space X、蓝色起源等一线航天私企的前世今生!

    ★《福布斯》《国家地理》专文报道,罗辑思维热烈讨论,多家媒体力荐。

    内容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之后,人类对太空的野心就不曾停止,而今,硅谷精英们把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火星。他们梦想打造直通火星的高速公路,甚至殖民火星

    对马斯克而言,火星如同圣杯,是地球面临重大灾难时的避难所。

    对贝佐斯而言,以火星为代表的地外行星是新的能源基地,可为地球持续提供资源。

    对布兰森而言,点对点的太空旅行,是可以实现的华丽梦想。

    而保罗·艾伦等人,正在建造最大的飞机……

    这并非小说,也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关于当今几位富有的企业家对外太空进行探索,力求为人类开创崭新未来的纪实故事。他们投入大量财富,正一步步重现美国在航天史上的辉煌。

    阿姆斯特朗登月的半个世纪后,这些“太空男爵”——埃隆·马斯克、杰夫·贝佐斯、理查德·布兰森和保罗·艾伦——正以硅谷式的创新之姿大幅降低太空旅行的成本,试图让普通人比NASA走得更远。

    作者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克里斯蒂安·达文波特是美国知名科技记者,2000年,他加入《华盛顿邮报》,主要负责太空和国防工业的报道。他曾获有“广播电视界普利策奖”之称的皮博迪奖,他所在的报道团队也曾三次入围普利策奖。他是美国新闻界少数能长期贴身采访贝佐斯和马斯克的记者之一,也在商业航天领域与各界建立了深厚联系,在过去的16年里与NASA的通信主管保持密切交往,获取大量一手信息,最终写就本书。他还是一名广播和电视评论员,作为常客出现在CNN和NPR的几档节目中。

    目录——慧眼看PDF电子书

    目 录

    导言 | 着陆

    第一部分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 “这么死真是太蠢了”
    2 “赌博”
    3 “幼年期”
    4 “完全在他处”
    5 “太空船一分政府零分”

    第二部分 | 不可能性
    6 “去他的,我们干吧”
    7 风险
    8 四叶草
    9 是值得信赖,还是有点愚蠢?
    10 火中独舞的独角兽

    第三部分 | “避无可避”
    11 “神奇的雕塑花园”
    12 “太空很难”
    13 “老鹰号”着陆
    14 火星
    15 “大反转”

    后记 再一次,是月球了

    致谢

    作者简介

    前言——慧眼看PDF电子书

    导言
    着陆
    人们第一眼看到这枚火箭时,它刚降到离地25000 英尺(1 英尺=0.3048 米,约7620 米,即7.62千米),仍在快速下落。一般人看到如炮弹般坠落的火箭总是惊恐的,但有这么400 多号人却不一样,他们聚在西雅图郊区蓝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总部的员工休息室,个个都激动无比地看着火箭垂直落向地球。
    “10 秒后引擎启动。”航管员说道。
    这些员工大多是工程师,聚在巨幕之前观看火箭自由落体。有些人捂着嘴;有些则坐着,身体前倾,握紧拳头。大部分人都一语不发,等着看接下来事态将会如何发展。
    “引擎启动,”航管员说,“反向推力供给。”
    人群中顿时暴发一阵欢呼。那是在2015 年,还有3 天就是感恩节了。当天早上,也就是这一幕发生几分钟前,这台引擎才将火箭从蓝色起源在得克萨斯州西部实验基地的发射台送上天空,并使其以超声速越过了离地62 英里(1 英里=1.609344 千米,约100 千米)处的卡拉曼线。可火箭这会儿却要落回地球了,原本的推力现在要起“反作用”:为火箭减速,防止火箭猛烈触地并爆炸。
    很快,火箭降到了海拔2000 英尺处。
    接着,1000 英尺。
    500 英尺。
    荧幕里可以看见地表了,引擎冒出的火焰激起柱状的尘土。聚在蓝色起源的员工们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火箭情况正常,不疾不徐地下降,像个即将着陆的热气球。
    “150 英尺。”航管员叫道。
    “70 英尺。”
    “50 英尺。速度平稳。”
    烟尘之中能看到引擎闪过最后一道亮橘色的光。接着,它熄了火。
    “成功着陆。”
    整个房间顿时热闹起来,员工们热情欢呼,相互拥抱、击掌。整个火箭助推器落在降落场中央,犹如一座巨大的奖杯。
    杰夫·贝佐斯在他位于得克萨斯州西部发射场的控制室里看了整个过程。“这是我人生中最棒的时刻之一,”他说道,“我都热泪盈眶了。”
    28 天后,另一枚火箭也从天际归来。这次的助推器更大,飞行速度也更高,不仅能飞过太空界线,还能将火箭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卫星轨道。此次落地尝试,成功的概率扑朔迷离,远小于失败的可能。
    点火升空后10 分钟,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上方的夜空里,火箭引擎的火光突然出现了,好似远眺时望见的路灯,又像微光闪烁、朦胧缥缈的灯塔,从云间落下。
    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员工们在洛杉矶外的公司总部借着电视屏幕看着这一切,明天就是2015 年圣诞节了。和对手蓝色起源一样,SpaceX 的员工们也在欢呼着,还有他们的总裁——
    埃隆·马斯克在室外的堤道上看到了重新出现的火箭。他马上冲回控制室,就看到屏幕上显示着,火箭正骄傲地立在降落场上。和贝佐斯一样,他也说了这是他一生中最棒的时刻之一。他还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时刻”,这个时刻“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让我相信在火星殖民是可能的”。
    自太空时代到来已有五十余年,还没人能让火箭飞入太空又垂直落地。而今不足一个月,这样的事就发生了两次。
    几代人以来,航天领域为人津津乐道的总是升空;而着陆让人想起的,却是尼尔?阿姆斯特朗及巴兹·奥尔德林在登月舱里落到月球表面,或者是“好奇”号探测车(Curiosity)着陆火星时的“生死7 分钟”。矗立于大地之上的火箭虽外表焦污,却显示着得胜之姿,不仅让人生出一股归来之感,还让人期待起下一个“阿波罗”11 号出现的时刻——我们翘首以盼却仍未到来的下一个“一大步”。
    让人更惊讶的是,这两次着陆实验都不是由国家完成,而是私人企业,甚至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都没能做到如此壮举。实验背后是亿万富翁的资助,他们意图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他们追求的目标可谓至高无上又难以达成——一项可能极大降低太空旅行成本的技术。
    几十年来,火箭的第一级在为上层负载供能升空之后,总是直接坠入海洋。对马斯克和贝佐斯来说,这简直是极大的浪费,就好比从纽约坐飞机到洛杉矶,坐完把飞机扔了一样。现在他们证明了,火箭不仅能向上飞,还能飞回来,并指定落点。此举可谓以一种几十年间绝无仅有的方式重新引起了人类对太空旅行的兴趣。
    为这两次着陆欢欣鼓舞的不只是蓝色起源和SpaceX,还有两家公司与日俱增的坚实拥趸,他们观看了两家发布的视频,现已流行全网,点击量逾百万。20 世纪60 年代的盛况再次来临了,只不过这回太空粉丝们并没有聚在卡纳维拉尔角的可可比奇纵情狂欢,而是转到了YouTube 和Reddit 上。怀着极高的热情,他们为这崭新的太空时代欢呼,正如他们的父辈为约翰·格伦这位首次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人喝彩一样。当时,报道风格一贯冷静、客观的沃尔特·克朗凯特也十分激动,在电视直播中说道:“去吧!宝贝!”——火箭正升空,在天上撕开了一个洞,扬长而去。
    马斯克和贝佐斯是重启该太空项目的领头羊。两位都是亿万富翁,但行事风格、个人秉性却大不相同。马斯克勇敢无畏、志存高远,成败都要轰轰烈烈,要站在舞台中央。贝佐斯则冷静低调,他神秘的火箭计划一直藏得很深。

    获取正版《下一站火星》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12-0323:54: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19120323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