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拖延心理学

    每天读点拖延心理学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被拖延所困扰,拖延的时候虽然内心饱受煎熬却又很难从中脱逃。拖延使得我们的工作效率低下,生活变得糟糕,并且还会因为拖延而影响自己的人生轨迹。

    《每天读点拖延心理学》对拖延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针对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策略,帮助每个受到拖延困扰的读者认识自己拖延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认识拖延的可怕和危害,从而战胜拖延,迎来崭新的生活。

    目录

    上篇 拖延心理学解析

    第1章 拖延心理的内因:揭开拖延的神秘面纱 / 002
    你认为拖延是助你破坏规则的武器 / 002
    抵抗权力等级的心理动因会让你一拖再拖 / 005
    拖延是我们婉转拒绝他人的方式 / 007
    你认为拖延能保护自己 / 010
    完美主义让你迟迟不愿动手 / 012

    第2章 拖延心理的陷阱:别踏入拖延的沼泽 / 016
    拖延的形式和症状有哪些 / 016
    持续克服拖延心理,放下“明日复明日”的借口 / 019
    拖延症候群”的信号有哪些 / 021
    你能跳出拖延的习惯性怪圈吗 / 024
    别让自己陷入越拖延压力越大的恶性循环中 / 027
    因拖延而产生的压力如何卸下 / 030

    第3章 拖延心理的博弈:为什么最终选择拖着 / 034
    拖延行为的产生是先天形成还是后天所致 / 034
    别小看了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 037
    宽容,让我们不断地拖延 / 040
    因为对抗焦虑,你认为晚一点执行也可以 / 043
    自我保护的目的,你认为不必要出类拔萃 / 046
    抉择的瞬间:别再因为挑战自我而拖延 / 048

    第4章 拖延的心理危害:别让拖延成为心理最大的压力 / 052
    拖延让你总是沉溺在悲观的情绪之中 / 052
    拖延造成你的压力:妥协只是挥霍时间的借口 / 055
    拖延造成你的自我评价:我本来就不行 / 057
    拖延造成你的信仰丢失: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 / 061
    拖延造成你缺乏动力:不思进取而满足现状 / 063
    拖延使你的定力下降:无法养成好的习惯 / 066
    拖延让你精神萎靡,身心俱疲 / 069
    拖延让你毁坏团队协作:不把别人的时间当时间 / 072

    第5章 拖延心理的症结:你会变成“拖拉机斯基” / 076
    拖延与懒惰,如影随形 / 076
    对失败的焦虑: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 079
    “决策恐惧症”:人们为什么害怕决策 / 082
    在潜意识里害怕成功 / 085
    你真的享受拖延带来的劣质快感吗 / 088
    依赖与拖延:自主思考、自己动手吧 / 091

    下篇 克服拖延的心理策略

    第6章 不找借口的心理策略:积极地甩掉拖延的尾巴 / 096
    借口总是拖延的挡箭牌 / 096
    所有的拖延借口都是会被识破的口是心非 / 099
    负责的人,不需要借口 / 101
    拖延是一种自我设限的行为 / 104
    不找借口之后是如何去执行 / 106
    五个步骤帮你摆脱拖延的借口 / 109

    第7章 战胜抱怨的心理策略:做个不拖拉不抱怨的人 / 112
    习惯性抱怨导致拖延心理的产生 / 112
    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 / 114
    立即动手,用感恩的心融化抱怨 / 116
    调整心情,做个不拖拉不抱怨的人 / 118
    与其抱怨环境,不如用行动来改变自己 / 121
    战胜抱怨,不为拖延留机会 / 123

    第8章 消除惰性的心理策略:惰性往往在拖延中滋生 / 126
    懒惰只会空耗我们的时间和生命 / 126
    抵制负面情绪侵蚀工作热情 / 128
    职场机遇钟情于勤奋不拖延的人 / 131
    做点分外事,其实不吃亏 / 133
    与勤奋者为伍,远离那些懒散的同事 / 135
    放下三分钟热度,多点专注力 / 138

    第9章 拒绝完美的心理策略:终结完美主义者的拖延症 / 141
    追求细枝末节上的完美只会耗费过多时间 / 141
    摒弃完美主义,抓大放小只做有意义的事 / 143
    完成比完美更靠谱 / 145
    凡事努力就好,无须尽善尽美 / 147
    及时放下,别在错误里耽误时间 / 150
    别再固执,缺憾也是一种美 / 152

    第10章 高效执行的心理策略:在行动中赶走拖延的小偷 / 155
    快速决定:拖延会毁掉好的决策 / 155
    马上执行,一秒钟也不能耽误 / 157
    幸运总是降临在不拖延、抢占先机的人身上 / 160
    形成条理,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事 / 161
    当机立断,做事没主见只会错失良机 / 163
    多点耐性,做事不要虎头蛇尾 / 165

    第11章 心念目标的心理策略:让你找到动力再不拖延 / 169
    目标明确,不在瞎忙中浪费时间 / 169
    按部就班,做好每个步骤 / 171
    做好职业规划,目标明确才更有动力 / 174
    审时度势,及时检查和修整你的目标 / 176
    找到“焦点”,一针见血解决问题 / 178
    统观全局,做事游刃有余不拖延 / 181

    第12章 时间管理的心理策略:看重时间终结拖延恶习 / 184
    拖延者必须学会时间管理 / 184
    “20/80时间管理法”让你的时间增值 / 186
    四象限法帮你提高做事效率 / 189
    将那些零碎时间串联起来 / 191
    善用高科技工具为自己节约时间 / 193
    如何规划好你的每一天 / 195
    双休日连轴转实不可取 / 197

    第13章 改变拖延思维,战胜拖延的积极心理 / 200
    解决拖延症,从消除拖延思维开始 / 200
    消除职场倦怠,别让工作成为负担 / 202
    激发激情从改变工作态度开始 / 204
    学会放松,好心情帮你赶走拖延症 / 207
    慢慢走,踏踏实实会让你更有力量 / 209
    参考文献 / 213

    前言

    现在,假如我们打开百度首页,输入“拖延”一词,关于拖延的解释或论述有几千万条。总结起来,它就是“以后再做”的含义。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拖延问题的严重性。严格意义上说,拖延并非是常规意义上的某种疾病,但一旦我们患上拖延症,就会行动迟缓、内心焦躁不安。在拖延的时候,我们内心其实一直惦记未完成的事,于是,我们一边没有行动,一边自责不安,反过来,各种负面情绪又加重了我们的拖延习惯。这样循环往复的行为,被称之为“拖延怪圈”。一旦陷入“拖延怪圈”,我们的执行力会越来越弱,而这正是我们做事和实现理想的最大阻碍。

    事实上,人们都在某种程度有过拖延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有70%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拖延习惯;25%的成年人有着慢性拖延问题。与此同时,有95%的拖延者希望减轻他们的拖延恶习。因为拖延问题,让他们的生活状态不够满意,为此倍感苦恼。

    当然,拖延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轻重也不同。比如,手头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但总是无法集中精神在工作上,直到上司来催才懒洋洋地去做,总是不愿意主动去争取和努力;虽然已经下决心执行,但却苦苦找不到方法,于是只好拖延;状态差,提不起精神、情绪糟糕,对工作乃至整个人生都感到没希望;你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在做事之前总是不断求证,希望找到最完美的方案,大把大把地时间就被浪费掉……

    拖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有拖延症的人意志薄弱,他们自我约束力差,习惯逃避困难或不敢面对现实。可见,拖延这一恶习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轨迹,只有改正这种拖延的毛病才能使得自己重新进入一种正常的生活轨道。

    本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展开论述,首先教会我们如何摒弃对拖延的恐惧、担忧以及羞耻等情形,因为只有在客观冷静的情绪下,才能看清自己是否是拖延者,以及为什么会拖延。然后再从心理上教会我们如何克服拖延症,让我们努力戒除拖延症的干扰。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从本质上认知和理解自己的拖延行为,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现在,假如你也是一名拖延者,那么,还等什么?赶快改变自己,重新发现生活吧!

    编者著

    2016年7月

    在线试读

    拖延让你总是沉溺在悲观的情绪之中

    工作中,我们犯错了,或者工作任务没做到位,被领导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此时你是什么心情?是不是感到十分委屈?感觉自己在领导心里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是不是觉得自己日后在职场无立身之地了?一系列负面的暗示让我们的心情十分糟糕,我们沉浸在悲观之中,还有什么心情工作,于是,致使手头上的工作一拖再拖。

    可见,悲观情绪会让我们产生拖延,产生更大强度的压力。杰克是个多愁善感的小伙子,虽然他才二十几岁,但他已经显得老态龙钟了,他从来不与朋友一起出门玩,而是一个人坐在藤椅上,一言不发地凝神静思,有时还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在长吁短叹中,杰克已步入中年。

    有一次,他看一本心理学书籍,书中的主人公和自己太像了,主人公向一个心理学家倾诉了自己的苦恼,而心理学家却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原因:“你已经三十几岁了,但你有反思过过去吗?你过去之所以从未快乐过,关键在于你总把已经逝去的一切看得比实际情况更好,总把眼前发生的一切看得比事实更糟,总把未来的前景描绘得过分乐观,而实际却又无法达到。如此渐渐地形成了恶性循环,自然就钻入‘庸人自扰’的怪圈了。”

    看到这里,杰克才发现,一直以来,自以为成熟的自己,却一直在做不成熟的事。

    心理学家还说:“人的性格弱点就在于好高骛远,总是向世界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这就是不成熟的表现。这则故事中,年轻人杰克为何会荒废自己的大半生时间?这是因为他总沉浸在悲观失望之中,假如他能早一点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许就能早点行动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悲观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犯了错,一味地悔恨让他们感到失望、悲观,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关键在于能否从中吸取教训,分析犯错的原因,避免今后重新犯相同的错误。犯错误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自身的缺点,体认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我们才会从错误中逐渐成长起来。

    那么,针对因悲观而产生的拖延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

    1. 别再抱怨你的失败

    情绪想立刻有所改善,就必须从现在起,从我们所处的一片混乱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去重新梳理自己走过的路,看清楚功过得失,这样就能做到心平气和,也就自然能管理自己的情绪了。

    2. 转变观念,别再沮丧

    除了工作,生活中的我们也可能遇到某些困难,遇到某些不顺心的事,你可能会因此变得沮丧。其实,应告诉自己,困境是另一种希望的开始,它往往预示着明天的好运气。因此,你只要放松自己,告诉自己希望是无所不在的,再大的困难也会变得渺小。

    3. 自我性格的纠正,成为一个果敢的行动派

    无论是企业还是领导,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员工因为犯错而一蹶不振,进而工作拖沓,他们也常常鼓励员工从错误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松下幸之助说:“偶尔犯了错误无可厚非,但从处理错误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清楚一个人。”施振荣说:“宏碁有一个特点,就是允许犯错。因为我们认为,认输才会赢。”世界五百强企业西门子也同样允许下属犯错误,在他们看来,如果员工在几次错误之后变得更“茁壮”了,那对公司是很有价值的。

    领导欣赏的是那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错误,并及时加以补救的员工。因为一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敢于承认错误可以使人更伟大,而不肯认错的人则迟早要被公司清除出去。同时,这也能体现一个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远是一家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由于下属工作疏忽,给客户发错了货,愤怒的客户打电话给王远,要追究公司的责任,还要求赔偿损失。王远好不容易安抚了客户。那要不要向老总汇报呢?王远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立即实事求是地向老总汇报。他向老总主动承认自己在工作中的错误,对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深感抱歉,然后又提出了几条紧急补救措施。公司发生了这样的事,老总也很生气,但看到王远态度诚恳,承认了错误,气也消了一半,而且,王远还能快速地想出补救措施,老总心里也很高兴。当王远准备离开时,老总说:“小王啊,干得不错,我支持你,快去吧。”从老总办公室出来,王远对当初的决定很满意,如果隐瞒不报,后果还不知道会有多严重呢!

    这则职场故事中,员工王远的做法是明智的。既然问题已经出现了,逃避责任不是办法,承担责任并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是上上策。

    4. 做一个上进的人,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提升自己,这是保持思维活力的最佳良方,为此,你一定要树立终生学习、随时学习的理念,要善于发现身边值得学习的东西。因为提升自己不一定要脱离现在的工作,更没必要脱产走回学校。因为年龄、经济等条件不允许,我们不可能再走回纯粹的学生时代。随用随学,做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学会随时发现生活中的亮点,并注意总结别人的成功经验,拿来为自己所用,这可能是生活和工作中能让自己进步得最快的一招。

    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上进的人,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领域,并能有所收获。我们要把学习当成一生要做的功课,这样才有助于塑造一个心智丰富且具有良好世界观的聪明人。

    总之,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在通往破除拖延行为和习惯的路上,管理情绪可是一个重要关卡。因此,只有积极乐观的人才有立即行动的执行力。

    获取正版《每天读点拖延心理学》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07-0516:14: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19070516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