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书 索甲仁波切

    西藏生死书 索甲仁波切

     

    编辑推荐

    ★当代伟大的心灵巨著,一生等待的庄严之书,布面精装本隆重上市

    ★30多种语言震撼全球,繁体版连续加印超500次,

    ★一部足可参透生死、令人大彻大悟的“千年之书”

    ★唯有懂得死亡,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谛

    ★与《西藏度亡经》并称两大不朽的藏地经典

    内容简介

    西藏生死书》超越宗教与文化的阻碍,将藏传佛法智慧与当今议题及修行训练相结合,直指本心,为繁杂的现代世界提供了一套理解生命要义的方便法门。

    唯有懂得死亡,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谛。希望每个人不畏惧死,也不畏惧活,能得到富有智慧、慈悲澄明的关怀,透过心性和真相的彻悟,找到终极的快乐。《西藏生死书》因之被誉为当代伟大的心灵巨著,一生等待的庄严之书。

    作者简介

    索甲仁波切(SogyalRinpoche)

    生于西藏,由上师蒋扬钦哲仁波切养育成人,后被上师认出是托顿·索甲(十三世达赖喇嘛和蒋扬钦哲的上师)的转世。1971年至英国剑桥大学专修比较宗教学,1974年开始弘扬佛法。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及全球。由于思路清晰、功底扎实、谈吐从容幽默,他的传法深受信众的欢迎,被誉为“参透佛法精髓的上师”,并成为许多国家的佛学中心与佛教团体的负责人或指导者。

    西藏生死书》将藏传佛法智慧与当今议题及修行训练相结合,超越宗教与文化的阻碍,直指本心,为繁杂的现代世界提供了一套理解生命要义的方便法门。

    目录

    目录

    第1篇生

    第1章在死亡的镜子中

    第二章无常

    第三章反省与改变

    第四章心性

    第五章把心带回家

    第六章演化、业与轮回

    第七章中阴与其他实相

    第八章第一世:自然中阴

    第九章精神之路

    第十章心要

    第二篇临终

    第十一章对临终关怀者的叮咛

    第十二章慈悲:如意宝珠

    第十三章给临终者的精神帮助

    第十四章临终修习

    第十五章死亡的过程

    第三篇死亡与重生

    第十六章基础地

    第十七章内在的光芒

    第十八掌受生中阴

    第十九章亡者超荐

    第二十章濒死经验:上天堂的阶梯?

    第四篇结论

    第二十一章共通的历程

    第二十二章和平的仆人

    在线试读

    现代工业社会是一种疯狂的宗教。我们正在铲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我们正在透支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作为,就好像我们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如果我们不从心理、心灵、见解上做一番彻底的改变,地球将像金星一般变成焦炭而死亡。

    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来生的无知,使得我们的环境受到变本加厉的毁灭,正威胁着一切生命。更令人苦恼的是,并没有谁教导人们死亡是什么,该如何死去,也没有人给予任何死后的希望,揭开生命的真相。年轻人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对于生命整体的意义和与生存息息相关的主题,却茫然无知。有什么事比这更有讽刺意味呢?

    我认识的有些佛教上师,会问前来请求开示的人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吗?我也常常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其实他们并不是问对方是否相信这个哲学命题,而是问对方是否从内心深处感觉到有来世。上师们知道,如果人们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他们的整个生命将会全然改观,对于个人的责任和道德也将了然于胸。上师们怀疑,如果人们丝毫不信这一世之后还有来世,必然会创造出一个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社会,也不会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多加考虑。目前我们已经创造出一个残暴的世界,一个很少有真正慈悲心的世界,难道上述心态不是主要致因吗?

    有时候我会想,在已开发的世界中,那些最富裕、最强盛的国家,就像佛经中描述的天界。天神穷奢极侈,享尽欢乐,从来没有想过生命的精神层面。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死亡逼近,出现不可逆转的腐坏现象。那时候,天神的娇妻美妾再也不敢接近他们,只是远远地把花丢过来,偶尔祈求他们能够再转世为天神。不论他们怎么回忆过去的快乐幸福,都不能使他们免于受苦,所有的作为只是火上添油而已。因此,临终的天神都是在痛苦中孤独地死去。

    天神的命运让我想起今天我们对待老人、病人和临终者的方式。我们的社会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却逃避年老和病衰。当老年人完成了他们一生的工作而不再有用时,我们便加以遗弃,这不是很可怕的事吗?我们把他们丢进敬老院,让他们孤苦无依地死去,这不是很令人困惑的事吗?

    现在不正是重新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癌症和艾滋病等绝症病患的时候吗?我认识不少死于艾滋病的人,他们经常被视为贱民,甚至连朋友也避之唯恐不及。大家把罹患艾滋病当成丢人现眼的奇耻大辱,使得他们陷于绝望,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可憎。在世界的眼中,他们已经死了。

    即使认识或所爱的人濒临死亡,我们也常常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走完人生;当他们去世之后,我们也不去想他们将何去何从,或是应该如何继续帮助他们。事实上,如果有人这么想,也会被斥为荒诞无稽。

    所有这些现象清晰地告诉我们:比起从前,现在更需要彻底改变我们对于死亡和临终的态度。

    很令人高兴的是,人们的态度已经开始改变了。譬如,临终关怀运动在提供实际和情感的照顾方面,成绩斐然。只是实际和情感的照顾仍然不够,临终的人需要爱和关怀,也需要一些更深远的东西。他们需要发现死亡和生命的意义,没有这些,我们怎么给他们究竟的安慰呢?所以,帮助临终的人,必须包括精神的关怀,唯有靠精神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真正面对和了解死亡。

    最近几年,西方先驱如精神科医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和雷蒙德·穆迪等人对于死亡和临终的研究使我颇感欣慰。库伯勒·罗斯深入探讨我们应如何关怀临终者,认为只要付出无条件的爱和采取比较明智的态度,死亡可以是安详的,甚至是转化的经验。穆迪对濒死经验的许多层面所做的科学研究,则给予人类一个鲜活而坚强的希望:生命并不是在去世时就已结束,确实有“死后的生命”。

    不幸的是,有些人并未充分了解这些关于死亡和临终真相的意义。他们走向偏锋,把死亡当做一种荣耀。在年轻人自杀的悲剧例子里,他们相信死亡是美丽的,也是对于生活抑郁的解脱。但不管是因恐惧而拒绝正视死亡,还是将死亡浪漫化,我们都是视死亡为儿戏。无论对死亡感到绝望还是陶醉,都是一种逃避。死亡既不会令人沮丧,也不会令人兴奋,它只是生命的事实。

    我们大多数人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会珍惜生命,这是多么可悲啊!我常常想起莲花生大士的话:“那些相信他们有充足时间的人,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到那时,他们懊恼不已,岂不是太迟了吗?”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毫无准备,还有什么比这种现象更令人心寒呢?

    获取正版《西藏生死书》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07-0417:27: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190704171284.html